(相关资料图)

调研,一直是公募基金进行投资前的重点工作,也是深入了解上市公司的重要渠道。有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公募基金调研上市公司总次数已超10万次,刷新了历年新高。

过去几年,公募基金调研热情持续提升、次数逐年上涨,已成为公募机构的“常规武器”。通过调研,公募基金可以发挥专业投资者的优势,在和上市公司的近距离接触、沟通中,加大基金管理人挖掘优秀投资机会的可能性,还有助于防范投资风险,这些对于强化公募基金提升投资业绩、保护投资者权益都具有积极意义。

然而,公募机构调研频次上升也受到了一些客观因素影响。一方面,我国股市近几年多呈现结构性行情,特别是今年,在股市大幅震荡的背景下,板块轮动明显加速,为了抓住好的投资标的,无论是基金经理还是研究员都需要更密集地进行调研。同时,要在高景气产业挖掘出优质个股,还需要持续追踪分析,不断进行动态评估,这些都需要以充分的调研为基础。

另一方面,受新冠疫情影响,现场调研受到很大影响,促进了以线上交流为主要调研形式的发展。线上调研具有很强的便利性,上市公司被调研的空间更大了。此外,随着注册制改革持续推进,让更多优质公司有了登陆资本市场的机会,目前A股已有5000家上市公司,从侧面促进了调研的可能性。

尽管存在各种客观因素,但公募基金调研主动性提升显然值得鼓励与支持,是对投资者负责任的体现。专业投资能力是公募基金的立命之本,是为投资人提供可持续业绩回报的基础。专业度的体现离不开深入一线的调研,如果不对行业、企业有充分的了解就去“盲投”,公募机构的投资选择和一名散户有何区别?即使在市场行情好的时候赚了钱,也多是撞大运,经不起长久的考验,长此以往会对公募行业的公信力造成影响。

更为重要的是,提高调研力度也是公募基金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市场依然存在弱有效性的特征,市场信息的传播多是逐层的而非同时的,这就决定了在我国市场做投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基本面研究,而这当中最核心的环节就是调研。只有通过持续的、深度的调研,对企业内核进行剖析,才能不断强化对产业、对企业的基本面理解、前景预测,才有机会提升投资的有效率和成功率。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公募机构对于调研的力度将持续加强。对于公募机构而言,要充分利用作为机构投资者的优势,继续把调研做深、做实,切忌“调”而不“研”,特别是在内外部环境复杂的当下,把企业“吃”透才更有机会选择到优质标的。同时,随着大数据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公募基金也应积极“拥抱”金融科技,利用技术工具提升自身调研的效率和准确度。总而言之,公募基金应时刻把“提升投研核心能力”作为调研的重要目的,力争实现行业的发展与投资者利益同提升、共进步,这正是公募行业服务居民财富管理需求的题中之义,也是行业实现长久发展的不二法门。

(责任编辑:叶景)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