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正在“主动出清”。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共有39只公募基金清盘,值得关注的是,有36只基金系“持有人大会表决通过”而清盘,触发合同终止条款而清盘的基金为少数。
此外,中国证券报记者发现,近十年来公募基金“出清”速度不断加快,自2017年以来,每年均有上百只基金产品退场,其中债基在整体清盘的过程中“唱主角”,主动权益型基金清盘数量呈现整体上升趋势。基金清盘的原因并非均因业绩不佳,机构资金撤回等也是基金“按下终止键”的原因。
【资料图】
“出清”速度逐渐加快
数据显示,2023年以来,市场共有39只(不同份额合并计算,下同)公募基金清盘。其中包括13只股票型基金、14只混合型基金、8只债券型基金。
从存续时间来看,今年以来清盘的基金大多成立于2018年前,其中存续时间最久的为中银标普全球资源等权重指数(QDII)。该基金成立于2013年3月19日,于2023年1月17日到期,存续近十年。中金绝对收益存续时间位列第二,该基金成立于2015年4月21日,于2023年2月8日到期。此外,新华增强债券、华安安禧灵活配置混合、九泰久稳混合等7只基金存续时间也近八年。
梳理近十年公募基金清盘数据发现,近年来公募基金“出清”速度逐渐加快。数据显示,2011年至2016年,公募基金清盘数量相对较少。其中,2011年、2013年各有1只基金清盘。2014年至2016年,市场每年清盘基金数不足40只。自2017年以来,公募基金出清速度进一步加快,每年均有上百只基金产品退场,且数量呈上升趋势。数据显示,以基金到期日计算,2017年至2022年,基金清盘数量分别为109只、430只、133只、174只、254只、232只。
清盘原因各异
从清盘原因来看,在今年以来清盘的39只基金中,东方价值挖掘、中金量化多策略等36只基金因持有人大会表决通过而遭清盘。例如,中金量化多策略今年2月初发布公告称,同意“终止基金合同有关事项的议案”的参会份额占参加本次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表决的基金份额持有人所持基金份额的100%,议案有效通过。
此外,万家瑞泰、嘉实先进制造100ETF、中银标普全球资源等权重指数(QDII)3只基金因触发合同终止条款而遭清盘。《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规定,当基金合同生效后,连续60个工作日出现基金份额持有人数量不满200人或者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情形的,基金将可能终止合同。例如,中银标普全球资源等权重指数(QDII)于1月发布公告称,截至2022年12月30日,基金资产净值为0.25亿元,持续低于5000万元。为维护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本基金管理人有权终止《基金合同》并进行清算,不需要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
其中,公募基金清盘的原因并非全部因业绩不佳。以2022年为例,数据显示,在当年清盘的383只基金(不同份额分开计算)中,共有291只自成立以来取得了正收益,其中6只基金自成立以来收益超80%。
例如国泰民丰回报定期开放灵活配置混合,公告显示,该基金因触发合同终止条款而遭清盘。数据显示,该基金成立于2017年3月31日,至2022年6月到期前,收益率近130%。实际上,机构的撤出或是引发该基金清盘的重要原因。2022年一季度末,该基金规模为1.04亿份,机构持有该基金1.03亿份,个人投资者仅持有98.56万份。但自2022年5月至6月该基金正式清盘前,该基金共发布8条“可能触发基金合终止情形的提示性公告”。据该基金清算公告,截至2022年6月2日,该基金总份额仅剩116.38万份,基金资产净值为264.33万元。也就是说,在不到一个季度的时间里,机构已快速从该基金中撤出,导致该基金触及合同终止条款而遭清盘。
(责任编辑:叶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