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来源| 新 传学苑 听课,对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意义重大,学校通过听课活动帮助青年教师找出问题,促进专业成长,同时也可以对课堂教学质量加以把关,避免少数教师在课堂随性而为。 听课的形式也多种多样,有计划好的评比听课、观摩听课,也有临时性的检查听课和调研听课。很多高校为了狠抓教学质量,还单独组建了以学校领导和主要院系负责人组成的教学督导小组,开展常态化的推门听课。 但“推门听课”一直存在争议,学校认为有好处,老师认为没必要,影响教学过程,学校领导对于专业课程教学是门外汉,凭什么来指指点点? 博士被督导推门听课,当场发飙江苏某高校老师在网络发文,称学校有一位年轻的博士和督导发生了争执,原因就是督导在他的课堂上推门听课了,这让年轻的博士非常不悦。 具体原因有两点:一方面,博士认为督导推门听课时没有打招呼,而是从后门偷偷进教室,这种做法对授课老师不友好、不尊重; 另外一方面,督导是文科专业的,在学校教授一些人文类公共课程,博士教的是控制工程与测试技术。在博士看来,督导根本听不懂自己在讲什么内容,凭什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评头论足、指指点点? 也就是说双方矛盾的焦点在于,推门听课要不要打招呼从前门进?听课人要不要相关专业人员? 发文的老师认为,自己站在年轻博士一边,因为课堂上老师最大,教学督导员不应该在老师上课时不打招呼进教室,而学校督导员都养成了习惯,听课从来都不打招呼,直接从后门偷偷进教室。 老教师习惯了,也不会去当场针锋相对,最多也就是课后抱怨一番,但90后的年轻博士不一样,他们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个性,根本不吃督导这一套。 另外,发文的老师认为,自己也曾经做过学院的教学辅导,在听课之前一定会和年轻教师打招呼,征得他们同意后才进教室,同时也是抱着学习的态度听课,这样的交流才有效,提出的建议年轻教师才会欣然接受,人与人之间应该多一点尊重和理解。 关于高校推门听课的问题,网络上也有不同的观点,褒贬不一。 有人认为,可能是年轻博士的课讲得不好,督导是教师出身,指出了博士的问题,所以博士感觉不爽才当场发飙,但发文的老师认为,年轻博士获得过青年教师教学大奖赛一等奖,那门课很专业,督导一句也听不懂。 督导不打招呼听课很正常,本意就是要看看课堂教学情况,未必要听懂内容,课堂上的互动、教学效果反馈都是可以看到的,能将晦涩的专业知识用通俗的语言讲出来才是好老师。 也有不少人支持年轻博士,除了发文的老师,还有网友认为,年轻博士能获得教学大赛一等奖就足以说明他备课认真,对课堂秩序要求很严,老教师知识结构陈旧,教学手段和方法落后,面对年轻教师不要轻易下结论。 客观地说,文科督导进工科课堂听课,往往都是形式大于内容,对专业教学本身没有太大的帮助,也无法给出专业的建议,听课后的评价无非就是教学环节的互动、氛围等教学共性内容。 督导可以走进工科课堂听课,但不该对专业性内容进行点评,说对了还好,说不对就是对授课老师的不尊重,多说共性问题,别说专业问题,这是原则。 结语:推门听课要讲方法听课是专业性的教研活动,需要讲方法。督导进入自己不熟悉的专业课堂后,可以重点关注教师备课是否充分,教态是否自然、语言是否流畅,注重学生课堂听课状态,在点评阶段应该以鼓励为主,要知道推门听课的初衷是提升教学质量,促进青年教师成长。 而教学质量提升的主体还是青年教师,如果非专业的批评过多,势必会造成青年教师情绪化,影响教学热情,这与推门听课初衷不符。 推门听课是督导的职责所在,但一定要做到尊重老师和课堂,“推门”并不意味着可以不打招呼,偷偷从后门进去坐在学生的位置上听课,到了教室门口应该告知老师,自己需要进教室听课。 当然,年轻教师也没有必要因此而情绪化,学校为了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提高年轻老师的执教能力,加强课堂教学检查与督导也是正常操作,督导说得对就去完善,说得不对就当没说过,这样才能快速融入职场,实现专业快速成长。 喜欢本文记得点赞+在看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