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军

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校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平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文化部优秀专家,中国戏剧表演梅花奖、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主角奖获得者,素有中国“昆曲王子”之美誉。专工昆剧小生,师承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蔡正仁、岳美缇、周志刚,是俞振飞大师的再传弟子。从艺30余年来,主演过《牡丹亭》《长生殿》,当代昆曲《春江花月夜》《我,哈姆雷特》等多部大戏,塑造了昆剧舞台上多个风格迥异的角色。


(资料图)

教学方式

需要被点燃

上次与您谈到,在现在的戏曲教育中,孩子学习时间的分配,面临着比较大的变化,您和戏校的老师,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我在大学、中学里讲昆曲的经历,让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昆曲是600岁的一个老人,我要如何去和今天的年轻人去讲,他会有兴趣?20年里,我几乎一直扎根在校园里,用了很多的办法。从而让我逐渐感觉到,讲好一堂课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化腐朽为神奇。

您的意思是,时间总是这点,但是,我们老师,怎样讲课,变得特别重要。

对。比如说8:00-10:00,孩子翻跟头翻了两个小时,很疲劳了,后面两小时的文化课就很容易想睡觉,那么这个时候,他越发需要老师把课上得非常生动,充满激情,覆盖到孩子们,让他澎湃起来。

有没有什么具体的做法?

一个是我会随机去听课,我想听老师这堂课怎么上,随后再看看孩子们有没有兴趣。另一个是我决定要将文化课放到剧场里去上,让老师感受到更强烈的“角色感”。我的老师其实也是一个演员,他的语文课今天要上给两三百个孩子来听,这需要老师迸发很大的能量。因为我是演员出身,我知道表演的感染力有多大,我在很多场合做完演讲以后,总是有学生会跟我说,张老师我从来没有听过昆曲,但是当笛声响起的时候,我就泪流满面。放到我们的课堂上,我想看每一次课的每一个瞬间都可能发生质的改变。到底有多少改变,我们并不完全掌控,但是至少要在那个场合那个点尽最大的力量去燃烧自己,你才可能点燃火苗。

教学传承

戏曲表演

没有捷径

目前您虽然说演出减少了,但还是活跃在舞台上的,可以说是实践与教育结合得十分的紧密。那么您对于昆曲表演的传承,以及各类戏曲艺术的传承,有着怎样的思考?

首先我想说的是训练的意义。这个可能一直是没有被大家非常“正视”的。戏曲学习得每天都可能在非常艰苦的训练中度过,没有任何捷径可走。你再有个性、再说这个时代很尊重孩子的自由成长,但你要做职业演员、职业艺术家,你需要传习这些传统的基础。在这个中间,有两件事我觉得特别重要:第一件事就是“力量决定一切”。力量不是靠愿望想出来的,是靠练出来的,力量决定一切,唱戏是艺术,可能会有人认为它需要感染力,但这种感染力不是想象出来的,都是靠非常强大的力量训练出来的。第二件事,我们经常说唱戏是“口传心授”,其实是一门科学。就说“唱”,就是练功过程中力量的训练和科学的方法。

另外一方面比如说翻跟头,他的膀子到哪里,他是有抛物线原理的,戏曲教育不是玄学,就说你看你演那个人物,你的内心澎湃,好像它是没有规则的表演艺术,但实际上是科学训练出来的。

回到声乐训练,我给孩子们制定了一个时间表,每天的气息练习如何训练腹部的膨胀,怎么控制,怎么启动,老师一直给我吃拳头,通过吃拳头咬合来练背后肌肉的能量——这些都是可以科学量化的。

您的意思是,在戏曲的传承中,吃苦功和科学训练,是两条腿。

是的。那么第二个,我是建立戏校的教育体系,真正总结出戏曲教育里面的科学的传承。比如说,培育昆曲小生的整个教学计划、教案到底怎么写,怎么教,有了这个体系,张军教90分,传给“王军”,他可以教到89分。当然我坚信我教可以多一分,但是我希望不仅是张军是最棒的,而是,这样的艺术的传承可以持续下去。张军在舞台上的时间能多长呢,在校园里的时间能多长呢,但是传承的力量,生生不息,无穷无尽。所以我希望研究出一套好的体系,好的方法,可以持续发展,可以被复制,这也是我从演员到教育工作者,感受到十分有价值的部分。

目前我们的戏曲学校在整个的学制上,其实已经架构起了很好的学业体系。

如果从学校的角度来讲,我们的京剧表演专业在前辈的努力之下,在很多任校长的努力下,已经变成中本贯通京剧表演艺术专业,也就是说孩子可以说是心无旁骛,从进学校那一天,经过强大的体系的训练,可以在上海戏剧学院的戏曲学校,一直到戏曲学院完成从中学到本科的十年一贯制学业,我想这是我们前辈对于戏曲的传承打下非常夯实的基础。因为我们希望进校的孩子在事业上能非常安心,更好地投入其中。

教育梦想

成为在艺术领域

卓越的人

其实您之前虽然主要是表演,但是我们知道,在做一校之长之前,您二十多年来一直在昆曲传播方面努力耕耘,这其实本身就是教育的工作。

我从1998年开始去大学普及昆曲,新中国到现在70多年时间里,我们的昆曲的职业演员十年才有一届,真的太不容易了,职业演员的成长非常缓慢,但是你看为什么现在600岁的昆曲的观众是最年轻的,比200多岁的京剧的观众还要年轻,那是因为我们这一代人叫“昆三班”,我们昆三班的成长是扎根在美学教育里的,20多年我们跑遍了几乎我们能去的所有的校园的角角落落。10年过去了,你突然发现多出来一批观众,再过10年,星星之火就有了燎原之势了。

所以,您的内心其实一直藏着“教育梦”,一个关于美学教育的梦。

是的。这一次的转型是我内驱力的一个展现,在实践美育20年的时间里,我觉得教育带来的几何式发展是具有巨大能量的。

那您到了戏校,对这里的情况非常非常熟悉,对戏校孩子的特殊性也非常了解。第一,戏校的孩子对自己的未来比较明确,一方面他们就更加安定,一方面也处于自己从小就进入专业领域从而对未来人生之路充满着一定的困惑的阶段;第二,在练功和学习更广泛的文化课之间,以及对待自己心灵的自由感知,都是和普通学校的孩子有所不同的。在这些方面,您是如何在自己的“教育梦”里加以实现的呢?

您的感觉非常敏锐。每当我们新一届新生来报道的时候,我在致辞里的第一句话是欢迎未来的艺术家来到戏曲学校。而第二句话是,在座的各位同学,你们将来很大一部分人是不能成为艺术家的。

这样的开场白真的是……

是的。听上去是不是有点残酷,但是,我希望每一个孩子能理解成为一名艺术家真的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综合结果。比如讲一个孩子今天进校的时候是一个很好的苗子,但他会面临一个关,非常难过,那就是“倒嗓子”。所以唱戏的孩子嗓子越好,我有时候越担心越紧张。12岁开始不错,到15岁一下子变成了一个男人的声音,他就有会受到一个打击,他的信心会被摧毁。

这对于孩子的成长,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所以我就会跟孩子们讲,不能成为艺术家,不等于你不能成为一个在艺术领域卓越的人,我觉得这个更重要。我们昆三班有60个孩子,我一直觉得20个孩子是练功太苦,熬不下去,离开这个行业;20个孩子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但是有一天,这个行业告诉他,我不需要你,因为唱念做打翻、狮子老虎狗,全靠演员的表演能力,你要会唱、会跳、会演,长相、身材、舞蹈协调,什么都得会,要求太高了,这样又会淘汰掉一批人。那么我们的戏校,这么一个看起来“专业”行业的学校,我们要给孩子什么?如何通过教育让他们在面临不确定的未来但依然能拥有广博的心?学文化、对世界好奇、人格的塑造、磨练道德品性、拓宽视野,这些是学校要给他的。比如讲,我很愿意和学生社团一起互动,我是一个摄影发烧友,那天看到学校里的玉兰花花瓣掉在地上。我是个艺术家,我被感动了,我就让我们学生社团的摄影小记者们赶紧去拍,并发在学校的公众号上让大家一起来感受。

我理解了您说的“在艺术领域卓越的人”的意思,除了奋力成为一名艺术家,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有能力发现美并塑造自己的品格,这更接近教育的内核。

你知道嘛,那一天孩子们拍的玉兰花,打动我了。你看我们的孩子,他理解美的能力超越我们。我当时就坚定了自己的信心,我们要发现孩子、影响孩子,而不是“教育”孩子,你去发现他发现美的眼光,给他足够多的空间,让他展示自己,我觉得这个比什么都有价值。我希望孩子们在学校呆了6年,或更长的时间以后,他可以做一个非常真诚的人,他会非常有勇气找到自己的未来的。

所以,从“技术专才”到“艺术人才”,您期待的教育,是在整个学习、从艺的过程中,真正“探寻到艺术的真谛”。

我觉得从根本上来讲,一个人能成为一名好演员,需要一种顶天立地的强大人格。我有的时候非常乐意观察一个孩子是怎样强大起来的。我们小生组有一个孩子,他叫高铄涵。看了他几次我就发现他好害羞,所以上课第一天我就说高铄涵,从老师进课堂开始,你就看着老师的眼睛,4节课一刻都不能离开老师的眼睛,你都不敢看我,你都没有这个自信心,你怎么能够成为一个演员。我很开心,因为我一说他就解决问题了。他这样的孩子需要勇敢,需要自信,需要在被接受大量的身体技术训练的同时,感受到内心的愉悦,这样,他就会非常强大,会想出很多的办法。要相信孩子一旦有了强大的内心,它就能长出很多面对困苦、面对艰难的办法的。

孩子们都能量超乎想象。

去年我担任总导演排练,带着师生一起做了一个演出,叫“艺术是什么?”我们带着孩子去叩问舞台角色,叩问同伴,叩问一切,艺术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走这条路?等我演完以后,我就有个感慨,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奇迹。

我们有个孩子,一开始根本不知道在台上应该怎么办,我说没关系,老师演给你看。然后在演的过程跟创作的过程中,我再去告诉老师和学生,你怎么去面对舞台。我告诉他,我是校长,我是老师,我更是学长,我一模一样就是从你这个岁数长起来的,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我的懦弱、我的胆怯、我的迷茫、我的羞涩,这一切我是怎么度过的。我觉得我很痛苦,我是靠自己跌跟头爬起来,通过读书慢慢成长起来的,我希望今天的孩子们,可以通过这些经验让他们成长起来。那一天我就和班主任说,我想和孩子们做个访谈,我只有一个问题,你最近读了什么书,你读了这本书,在里面看到什么?我特别想跟他们做这样的交谈,我觉得老师应该给孩子这种能量。

您说的能量也是我们戏校留给孩子的强大基因,哪怕这个孩子以后不想从事戏曲事业了,那么我依然可以用这样强大的基因来完善好我的人生,这是您作为一校之长特别想给到孩子的。

对。我坚信我们给了孩子这种能量以后,他的人生路会很丰富灿烂的。多好!他不一定要做个艺术家的,他走一个灿烂的人生就好了。

校长金句

点击以上视频观看“校长金句”

嘉宾预告

姚凤

上海市七宝镇明强小学校长兼党委副书记,正高级教师。曾获上海市优秀校园长、上海市巾帼建功标兵、全国巾帼建功标兵、上海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等

龚德辉

上海华旭双语学校校长、前平和双语学校教育总监(校长)、上海民办中小学协会副会长、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上海市劳动模范

节目介绍

《一校之长》是由上海教育电视台策划、制作、播出的大型访谈类专题节目。

节目聚焦上海及全国优秀校长,面向未来教育,通过电视媒体与多媒体融合传播,关注上海及全国教育改革的新思路,新举措,新经验,实现教育科学发展中的正确舆论导向,先进思想引领及深入的文化浸润。

记录一批优秀校长的校园管理、课程探索、文化塑造等实践活动,以他们的所思所想、所行所得为上海教育的高位、优质、均衡发展;为办好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提供可资借鉴的思路和经验。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