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粤厨宝典》丛书作者潘英俊先生原创作品,旨在饮食文化及烹饪技术研究

前言 :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此节是为《秘传食谱》的“羊肚馔”。

秘传食谱-兽肉门

正文 :

第十三节 汤泡羊肚(一)

预备 :

[材料]羊肚一个,鹼水( 潘老师按:枧水 )少许,滚开水一壶,好汤适量,白酱油、盐均各少许。或生芫荽、胡椒末。

手术 :

[第一步]先将羊肚洗擦极净,略用鹼水( 潘老师按:枧水 )抓过,再洗去鹼( 潘老师按:枧 )味。切作骨牌式小块,并用快刀逐片斜间着划成麂眼的痕。

[第二步]预将好汤放入锅内煮到极滚,乘滚即将羊肚片放进,大约有一二十滚即便成熟。盛起加上白酱油、盐,或再同生芫荽、胡椒末拌吃,绝好。

羊肚(头条推荐图片)

潘老师按 :

注1:这节标题原有“附洗羊肚法”,这里删除。

注2:“鹼”字的官方简化字为“硷”“碱”。

“硷”字的繁体字为“礆”,《正字通》曰“ 礆,同險(险) ”,所以,民间并不认同将“鹼”简化成“硷”,两字的意思并不吻合。

《正字通》曰:“ 俗以灶灰淋汁曰鹼水,去垢秽。 ”

《本草》又云:“ 鹼出山东济宁诸处,土人采蒿蓼之属,掘坎浸水,漉起爆干,烧灰,以原水淋汁,入粉麺(面)汁内,久则凝如石,可澣衣,状类鹼,故亦得鹼名。 ”

将“碱”字作为“鹼”的简化字,是意会了《广韵》的解释,

《广韵》曰:“ 鹼,水和盐也 ”。

而实际上,“碱”原来是“堿”的别字,从《篇海类编》的解释就可以知道,《篇海类编》云:“ 堿,音咸。又音勘。堿坷。 ”

无论是“硷”或“碱”,作为“鹼”字的简体字似乎是有违汉字造字的原则,其偏旁没有将字义背后的信息表达出来,所以,广东民间约定俗成地改用“枧”字作为“鹼”的简体字,以此体再现是由草木灰中得来。

事实上,从化学的角度看,“碱”是碳酸钠,而“鹼(枧)”是碳酸钾,两者除具有影响酸碱度(pH值)之外,其余的化学性质并不相同。

这一点需要清晰。

附录:洗羊肚法

预备 :

[材料]羊肚一个,滚水一锅,鹼水( 潘老师按:枧水 )适量,清水适量。

手术 :

羊肚里面比猪肚还要污秽,须先烧滚水一锅将他周围四转烫冲几次,然后提起照着上法,用鹼水( 潘老师按:枧水 )将里面的苔膜尽行揉掉,务使完全露出白色为止;翻转再洗外面。

潘老师按 :

注3:本附录原来是作为“汤泡羊肚(一)”的附注内容。今按该书的体例抽了出来,另起标题陈述。而当中的预备是按书的体例增加的。

第十四节 汤泡羊肚(二)

预备 :

[材料]羊肚子一个,好汤一大碗。

[特别器具]瓦缽一个,乾( 潘老师按:干 )净口袋一个,乾( 潘老师按:干 )净布一块。

手术 :

[第一步]将羊肚如前节(附录)一样洗擦乾( 潘老师按:干 )净,将皮去掉(在外面的那一层),斜切成薄薄片子。

[第二步]取好汤放入大瓦缽内炖到极滚,乘滚用筷子夹羊肚片逐片摆入,摆上三四摆,即便取出。

[第三步]将烫好的肚片全铺放在一乾( 潘老师按:干 )净碟内,晾到略干,再放入口袋里面,极力挤出所余的水气,用乾( 潘老师按:干 )净布揩擦乾( 潘老师按:干 )净,晾好候用。

[第四步]临用时,取羊肚片二三十斤( 潘老师按:疑为“片”字 )平铺在碗中,随取好汤烧得滚开,乘滚浇进碗内就可以吃了。

附注 :

如果有( 潘老师按:羊肚片 )剩下的,只须晾到极乾( 潘老师按:干 )。在汤里的,将汤逼乾( 潘老师按:干 ),逐片晾开。收藏起来,用时再行取出,仍照上法配制。但总要用汤去泡,切忌( 潘老师按:疑为“记”字 )不可入锅为要(参观第三篇三十三节汤泡猪肚门)。

汤泡羊肚(头条推荐图片)

潘老师按 :

注4:本书编者十分喜欢将动物的胃部灼熟晾干收藏,然后等待售卖时再淋上热汤膳用。其妙处真是一时三刻领悟不出来。

第十五节 清烩羊肉丝

预备 :

[材料]羊肚子一个,好汤适量,火腿丝、香菰( 潘老师按:菇 )丝、白酱油、绍兴酒都适量,生姜汁少许。

手术 :

[第一步]将羊肚如上法擦洗至极乾( 潘老师按:干 )净,然后再入滚水内烫洗两次,切成细丝。

[第二步]取好汤、火腿丝、香菰( 潘老师按:菇 )丝加上白酱油、绍兴酒、生姜汁,与切好的羊肉( 潘老师按:“羊肉”疑为“羊肚”之误 )一同烩吃,极好。

附注 :

[一]照这法子,又可以制清烩猪肚丝。

[二]如果切成片子,就是清烩羊猪片。清烩猪肚丝也同一样( 潘老师按:则将片切成丝 )。

潘老师按 :

注5:这节原标题还有“清烩羊肚片、清烩猪肚丝、清烩猪肚片附”的一段,今删除。

注6:按其正文的表述,这节标题应为“清烩羊肚丝”,而非是“清烩羊肉丝”。

待续 ……

粤厨宝典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