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成都市生态环境局举行12月例行新闻通气会,对近日印发的《成都市环保信用评价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进行了解读,并介绍了2022年成都市生态惠民示范工程推进情况。
据悉,此次《办法》拓展了信用评价范围,将需要申领排污许可证的排污单位、环境监管重点单位等五类企事业单位和在成都市行政区域内从事生态环境服务的第三方机构纳入评价范围,由成都市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根据环境管理需求和工作实际统一组织,分批开展评价。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动态评价“信用信息即时评、评价结果马上变”
环保信用是社会信用体系中的重点行业、重点领域,是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悉,作为建立健全环保信用评价制度的“路径图”,《办法》建立健全贯穿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衔接事前、事中、事后全监管环节的新型监管机制,和现有管理、执法方式能够形成有机统一整体,有利于提升环境监管能力和水平,规范市场秩序、优化营商环境,从而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
那么,此次印发的《办法》与之前相比有何不同?“以前评价企业的数量还不到整个污染源库的四分之一,不能满足生态环境新型监管要求。此次《办法》重构了信用评价新形式,将分类分批逐步把全部排污单位纳入信用管理,还将包括环评机构、第三方监测机构、机动车检验机构、环保管家等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全部纳入环境信用评价,力争用最低的成本取得最好的管理效果。”成都市生态环境局法规处处长薛志刚说道,不同还在于建立了动态的评价体系,而不像前几年信用评价工作采用的年度评价模式,既增加企业填报负担、又不能准确反映企业环境信用状况,现在以企业守法守信状况为依据,推动实现“信用信息即时评、评价结果马上变”。此外,《办法》还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建立和完善了一系列信用惠企的新制度,比如建立信用预警机制、完善信用承诺制度等。
那么,纳入信用评价的企业应怎么做?”纳入信用评价的企业应当在发布名单后30日内进入环保信用评价管理平台,作出环保信用承诺并如实填报基础项和加分项有关资料,动态计分开始后,环保信用信息发生变更的,应在3个工作日内及时更新。”薛志刚介绍,企事业单位纳入参评名单后,应在现有基础上,对照环保信用评价指标查漏补缺,努力争取更高的环保信用等级,而第三方服务单位除了需要做好内部环境管理,还需要提升服务质量,若项目服务因质量等问题导致委托单位受到环保信用扣分的,将与委托单位扣除同样的信用分值。
截至10日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265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诗圣杜甫勾画出成都这座“雪山下的公园城市”的鲜活图景。如今,“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土更净、景更美”,进一步折射出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今年,我们大力实施‘锦城蓝天’提升行动、‘天府蓝网’建设行动、‘青山映城’提升行动、‘五绿润城’提升行动、‘天府净土’巩固行动、‘宁静蓉城’降噪行动的生态惠民‘六大行动’,持续推进优化调整‘四大结构’、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提升面源污染管控水平、加强移动源污染治理等“十项重点任务”,集中力量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生态环境突出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成都市生态环境局规划与环境统计处处长吴军说,以“五绿润城”提升行动为例,我们不断完善天府绿道体系,推进全域公园体系营建,已新建成蓉漂人才公园、芙蓉岛公园等“百个公园”示范工程,完成一系列“金角银边”“口袋公园”打造。
截至12月10日,全市优良天数共计265天,优良率77%,PM2.5累计浓度同比下降2.6%;2022年1—11月,全市地表水水质总体呈优,全市国、省控断面水质全面达标,114个市控及以上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100%以上。
针对全市重大项目的落地实施,积极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和提高环境治理能力。吴军介绍,今年以来先后组织实施了李家岩水库输水管道工程、川西林盘保护修复、成都市中心城区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等重点项目89个,年度计划投资约70.72亿元,截至11月底,31个已经竣工、47个正在建设、11个在前期准备阶段,累计投资达到67.07亿元。
“今年以来,还持续营造生态惠民场景,包装策划生态惠民新场景Top100品牌。”吴军透露,下一步将把这些新场景正式对外发布,旨在给予市民更多可感可及的美好体验,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共赢局面。(郭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