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二月,万物复苏,生机勃勃。潇潇春雨限制了我们的脚步,但限制不了我们发现美的眼睛。

笔者坐着地铁给大家“捕捉”了些许春光,你不妨跟随我的镜头,搭乘地铁,追寻春天的脚步到成都市双流区黄水镇乡村,去听花开的声音,去感受春姑娘的脚步。

阳光正好,乘上10号线,列车行驶至应天寺站时,阳光透过车窗洒进车厢,一片片花海,正飞驰而过。


(资料图片)

在黄水站下车,还没出站就能闻到花香,从C口出站,迎接作者的是一片金灿灿的油菜花海。

融入花海,行走在比人高的花丛中,耳旁听见的是蜜蜂忙碌的嗡嗡声,当然还有花开的声音……

增收经济账:万亩花海聚人气,赏心悦目延伸产业链

2月19日进村车辆1100多辆,2月20日930多辆,2月21日520多辆,雨水节期间,二千余车辆涌入应天寺社区,“以每辆车平均司乘三人计算,加上乘座地铁来“追花”的人,大概会有一万多人前来赏花垂钓品美食,由此拉动的本社区及周边的餐饮、住宿和特色农产品销售,这是一笔不小的收入。”黄水镇应天寺社区党委书记李洪全介绍。

李洪全说,雨水节期间,社区里可容纳200余人同时就餐的生态餐厅,天天爆满,淡水鱼、卤鹅卤鸭、炖土鸡、烧泥鳅、烧鳝鱼、椿芽炒蛋、野菜包子等极具农家特色的饭菜,受到不少游客青睐,附近应轩鱼庄、板坡良舍和周边红桥卤鹅、QQ农场等沿大件路一带的饭店,也接待了不少前来赏花游玩的游客,就连社区里头脑灵活的老太太,也拿出自家院墙内外的椿芽、家里存储的花生、自家喂养的土鸡士鹅土鸭等特色农产品,趁着雨水节期间小赚一笔零花钱。“今年我们打算延长旅游产业链条,发展油菜花系列特色餐饮、油菜籽榨油体验、油菜籽油品销售等衍生板块,将来这些板块运作起来,也是一笔非常可观的收入。”李洪全说。

生态环保账:杨柳古河蓄碧水,牧马山上披绿装

在牧马山上和山麓打造千亩花海,带来的不仅是荒山绿化,更是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土地资源的彻底盘活和高效利用。

黄水镇的万亩花田,位于古蜀农耕文化发源地的牧马山山坡及山麓,原先许多处是荒山荒坡,小部分是靠天吃饭的山坡地,大部分是长满杂草杂树的荒山林。借着油菜花种植的契机,镇里多方筹措资金,修山路,兴水利,硬是在层层山峦中延伸出近20公里长的环山路,开垦出2000多亩的新农田,利用古杨柳河的水源,通过扬水设施扬到山上,此举不仅让千亩荒山坡变成了经济效益成倍增加的水浇地,更让当地的生态环境得到了彻底改善,如今伫立牧马山点将台远眺,原先裸露的山体,如今披上了绿装,往年每到春夏之交经常断流的古杨柳河,如今碧波潋滟,一片澄澈,因为蓄积了大量的水源,数千亩土地彻底解决了灌溉难题。“今年,黄水镇的油菜种植面积是12030亩。将来我们还打算利用这片新复垦改造的土地,种植紫花油菜和其他各种特色花卉,在满足旅游观赏的同时,发展花卉种植和繁育,这也是将来一个极其重要的新经济增长极,我们的目标,就是将原先低产值的土地资源进行高效利用和科学开发。”分管农业的副镇长彭勇科对未来充满憧憬。

乡村振兴账:深度破题铸样板,全面发展促提升

作为社区党委书记的李洪全,看到的是触手可及的经济效益,而黄水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詹倩,看到的却是乡村旅游深度破题带来的区域提升和乡村振兴账。

詹倩说,近年来,黄水镇抓住发展乡村旅游的契机,因地制宜,高标准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应天寺、云华、白塔、杨公等社区乡村田园旅游综合体。今年雨水节期间,以乡村休闲、生态体验、人居和谐、民俗旅游为主题的特色风情乡村游已经深度破题,应天寺、云华、白塔、杨公的成功实践,是以党建力量拉动乡村振兴一个缩影,下一步,如何以空港花田、牧马山生态旅游、应天寺菜花游为核心,将黄水镇境内的生态旅游资源、古蜀农耕文化资源、双流古八景资源、民俗风情印记、红色文化资源逐步串联起来,让前来观光度假的游客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还有很多工作需要逐步推进。“发展乡村旅游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不能一蹴而就,要有久久为功的耐力,通过党建引领、合作社领办等模式,以点带面,分步实施,成熟一个推出一个,把每一个项目打造成乡村旅游的精品工程,打造成乡村振兴的示范样板,真正走出一条产业链强、家家和美、黄水富裕的发展路子,为乡村振兴锻造强大引擎。”詹倩说。

头顶是尚好的春光,抬眼就能瞧见伫立在花海边的黄水地铁站。

每隔几分钟,便有一辆列车从高架上驶过,轻微的鸣笛落进和煦的春风里,与蓝天白云油菜花一起,谱成春日交响曲。

田靠着田,地靠着地,农家小院紧挨着农家小院,这就是成都平原的乡村,这就是双流黄水镇的农村,住的人不少,知道这个地方的人不多。

一样的春天,不一样的春色。

追寻春天的脚步到双流黄水乡村,五颜六色的花朵恣意绽放。

成都双流黄水,春意正浓,生机勃勃的田野里,充满了诗情画意的美。(杨显云 宿丹)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