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西南油气田输气管理处威远、泸州区块天然气集输干线工程——威(远)江(津)管道二期工程,通过西南油气田公司组织的完工交接。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输气管理处副处长、工程项目经理刘力升介绍,这项工程是国家发改委2022年国家油气管网设施和西南油气田实现“上产500亿”目标的重点工程,对保障页岩气上产,助力川气出川,完善川渝骨干管网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威江线始于威远输气站,途径7个区县32个乡镇,止于江津增压站,线路总长211.3千米,是中国石油目前管径最大、压力最高的在建长输管道。其中,长99.6千米的威远-泸县段,管径1016毫米,设计年输气量100亿方;长111.7千米的泸县-江津段,管径1219毫米,年输气量350亿方。全线新建泸县输气站、永川输气站和10座阀室,扩建威远输气站、江津增压站。
一期工程从威远输气站至6#阀室,线路长约117.11千米,其中1016毫米管径99.87千米,1219管径17.24千米,5次穿越大中型河流、39次穿越铁路和各类公路。几乎每一处穿越都是“拦路虎”。2022年6月30日,一期工程全线正式投运。
二期工程从6#阀室到江津增压站,线路总长93.73km,管径均为1219毫米。全长1638.6米的长江隧道工程,是重要控制性工程,去年夏季,施工人员克服重庆高温、限电、疫情等重重困难,于去年9月21日提前29天掘进贯通,12月,隧道内管道安装按期完成。二期工程于去年12月27日全线贯通。今年3月1日,泸县输气站-永川输气站已先期投运。
为保障工程建设质量和进度,输气管理处采用“1461”项目管理模式,推行“甲方主导,分段包干,引导竞争,全面管控”的项目管理理念,革新传统工程管理模式,有效提升工程管理质效,推动工程建设精益管理,打造长输管道工程管理“标准样板”。
工程建设亮点频现。项目数字化建设基于数字化移交管理平台,实现5大功能模块,整合工程项目建设数据,利用工程项目建设期数据资源,为项目全生命周期提供数据支撑,辅助项目管理决策。实施数字化实现远程摄像监控和安全网格化管理,是项目部推进的又一新举措。项目部在线路上设置了远程高清监控系统,在重点区域安装固定摄像头,实现对作业现场进行远程视频监管。项目部还成立了QHSE联合委员会,严格统一标准,实施一线监护,构建起交叉检查、联合检查、专项检查和问题每日纠偏的安全质量管理立体防线,并划分网格片区,片区安全网格员每日检查安全监护人员是否履职、现场风险控制措施是否落实、是否还存在未受控的风险。
由于首次实施管径1219的高强度X80钢管道敷设,项目部结合川渝地区“两山夹一田”和“高陡边坡”地形,多次开展焊接工艺研讨,守住质量“生命线”,首次应用山地沟下组合自动焊和气体保护半自动焊焊接工艺,首创使用全自动焊便携式防风棚,节省焊接准备时间70分钟,每个焊坑减少开挖量近10立方米,焊接效率每天提高0.5道。同时,针对在坡度大于15度地形机械补口难的情况,项目部增加防腐方式,采用现场干膜安装工艺手工安装施工,使防腐单机组工效由每天10个提升到40多个。
完工交接会上,公司管道管理部副主任郑晓春说,要结合公司检查和前期自检自查,对发现的问题,要明确责任闭环整改,同时,注重协调,精心制定运行方案,确保安全生产。
(陈辉 范照明 米明 黄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