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湖北省委站位全国全省大局、着眼宜昌实际,明确要求宜昌打造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期待宜昌努力探索可学可鉴可信的山水城市高质量发展模式。

宜昌拥有232公里长江干线,占全省长江径流里程近四分之一。这座城市将如何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中,走好新时代的赶考之路?


(资料图片)

湖北省副省长、宜昌市委书记王立表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宜昌“一半山水一半城”,城市建设较好地尊崇了自然基底和山形水势,是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的基础所在。但“赶考”光有基础是不够的,还需要坚持人民至上、坚持问题导向和系统观念,有自我革命的勇气、有破釜沉舟的决心、有科学系统的谋划、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有对子孙后代负责的态度。

他说,保护长江不是宜昌的“选择题”,而是“必答题”。一段时间,长江的过度开发让江豚陷入极度濒危的窘境。为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宜昌坚持把保护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据市园林部门监测,以前只有在7月份出现的江豚,如今在宜昌江段长期安顿下来了,葛洲坝下游水域全年可见,数量由过去的7头,增加到21头。“它们是长江的公民,它们才是长江生态最有发言权的阅卷人。”

四年多来,宜昌虽然经历了“断腕”阵痛,但以破解“化工围江”为契机,绿色转型催生了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宜昌市“吃饭产业”化工加快从传统化工向精细化工、新能源新材料、动力总成蝶变跃升。

2021年,宜昌经济总量迈上5000亿台阶。与此同时,长江宜昌段水质稳定在二类,长江出境断面2021年总磷浓度较2017年下降60.2%,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2017年的258天,净增49天,增加了18.99%。

10月28日,宜昌表决通过《宜昌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生物多样性协同保护的决定》,这是全省首部关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规性决定,也是率先在国内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探索跨区域协同立法。

李白眼中的宜昌,“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欧阳修眼中的宜昌,“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

郭沫若眼中的宜昌,“峡尽天开朝日出,山平水阔大城浮”。

“世界眼中的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是什么模样?我们又要给后人留下一个怎样的宜昌?”王立说,“我希望它是山水辉映、蓝绿交织、人城相融的,更希望它江豚逐浪、人水和谐、永远年轻。”(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李墨、通讯员王贤)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