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枝江市问安镇,一条300多米长的老街正在演绎别样故事。

老街东边,住着袁码头村80户181位村民;西侧,住着同心桥村37户100位村民。


(资料图片)

“过去,隔路如隔山。”两村想不到一起、干不到一起、说不到一起、管不到一起、富不到一起。

“现在,隔路不隔心。”两村亲得像一家人,携手共建这条幸福老街,抱团发展走上致富路。

是什么力量,让袁码头与同心桥变得如此亲近?

老街变美了

冬日的农村,和谐安宁。

行走在袁码头老街上,柏油路面干净整洁,两侧仿古连廊整齐划一。“看着清爽,住着舒服。”村民肖昌贵心里别提多高兴。

三年前,肖昌贵曾因出行不便,跑到村委会拍桌子。“一到下雨,车不能进、门不能开,粪污四溢、臭气熏天,谁受得了?”

村民改造老街的呼声越来越高。

老街到底怎么改、怎么建?“村委会几个人坐在屋里抓破脑袋,都不如上街走一走、看一看,听听百姓意见。”袁码头村党支部书记艾华新决定召开湾组会,与大伙一起商量解决办法。

“老街不是袁码头一个村的,维修资金谁出?”“谁受益,谁出钱”……艾华新没想到,在第一次湾组会上,大家就争得面红耳赤,不欢而散。

两村夹一街,不能光听一个村的意见。艾华新组织村组干部,沿街挨家挨户上门,不分本村外村,认真倾听村民意见、建议。

“你不是同心桥村书记,别人会听你的么?”袁码头村村民心里没底。“都是老街住户,要把大伙的心都拢到一块儿。”艾华新上门次数多了,思想工作好做了,同心桥村37户村民也参与进来。

第二次湾组“扩大会”上,两村村民围坐在一起,共商老街建设方案。

“我们人多力量大,建设老街靠大家,建设好后惠大家。”艾华新开门见山。“大伙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把我们的家园建得更漂亮。”村民赵心财率先表态。“老街改造好了,还要维护好。”村民们纷纷附和。

会上,大伙一致同意通过众筹方式改造老街,还推选村民赵心财、熊天国、田先怀分别担任立面整治、管网、步行道等工程的质量监督员、群众协调员、进度督办员。

最终,老街沿线村民筹资50余万元,完成立面整治158间、埋设污水管网1250米、铺设步行道2430平方米;新建一个800平方米停车场、两处垃圾分类亭、一个同心议事厅……

共建“同心党总支”

“能否增添路灯,让大伙出行不摸黑”“希望建个小广场,我们跳跳广场舞”……老街改造后,村民提出新需求。

两村经过商量后,决定将一块项目用地拿出来,建设口袋公园,添置健身器材。同心桥村村民徐万贵听说此事,主动拆掉自家杂物间,让出30多平方米土地,不要一分钱补偿。

有事好商量,有事一起办。为给老街增设路灯,袁码头和同心桥两个村党支部书记,带着村民代表来到问安镇一家灯具厂,挑选50盏路灯。选型、询价、计算安装成本,大家把账算得明明白白,一点不含糊。

近年来,同心桥村以花为媒,建设乡村旅游项目同心花海;袁码头村则发展起集苗木种植和采摘游玩为一体的农业综合体殿春园林。两大农业主体每年吸引游客10万多人次。

两村能否联起手来发展产业?艾华新介绍,袁码头和同心桥共同成立“同心缘乡村振兴党总支”,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项目一起谋,发展一起搞,成果一起享。

“老街美了,产业强了,我们的好日子在后头。”过去,村民熊天国准备到枝江城区买房,如今,他改变主意、逢人就说:“老街环境这么好,我哪里舍得搬家哟!”

老街商户王良安手工制作的风味辣酱深受欢迎,过去,他的辣酱只卖给附近村民。“以后,我要把辣酱打造成袁码头地方特色产品,卖给游客。”王良安有了新规划。(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雷巍巍、通讯员李巧爱、毛晓娜)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