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首轮重污染天气来袭,湖北拉响应急预警,采用多种技术手段,严阵以待“守气质”。

据统计,此次全省约1.5万家企业精准减排。截至1月6日下午,全省空气质量已逐步好转。


【资料图】

拉响重污染省级预警

自去年12月27日以来,受弱冷空气持续影响,全省中、重度空气污染频发,首要污染物均为细颗粒物。1月1日上午,省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发布重污染天气省级黄色预警,由于污染趋势持续,当天下午升级为橙色预警。

全省环境监测部门组织精兵强将,紧盯空气质量指数变化情况,以每半小时的频次更新实时数据,密切跟踪未来空气质量形势。

“这一轮重污染天气持续时间长,同时受区域污染传输及本地污染物排放叠加影响,加上持续不利的气象条件,将诱发细颗粒物的二次生成转化。”在全新建成的省生态环境科学院大气污染防控会商中心,工作人员正在紧急分析污染成因,加强研判与调度。

会商中心内,大气多源数据融合平台发挥着“技术大脑”作用。“通过这一平台,我们可以实时掌握全省空气质量、污染源在线监测、重型柴油车里程和排放等数据,为精准应对提供决策支撑,科学评估不同预警等级响应下的效果评估。”省环科院大气环境研究所所长刘巍介绍。

根据《湖北省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省级应急预警启动后,17个城市的工业源和移动源应不同程度减少污染排放量。大气多源数据融合平台内的实时监控和分析曲线,印证着各地是否将减排措施落到实处。

“以重型柴油车为例,平台能根据车型和行驶路径测算氮氧化物排放量,一旦发现渣土车在重污染应急期间开行,我们可以追踪到具体定位,交由当地环境部门处置。”省环科院大气环境研究所副所长丁峰说。

多措并举扭转空气污染

与此同时,多项应急措施同步发力改善空气污染:

各地通过加密道路保洁频次、加强工地降尘等措施减少面源污染;

重点用车大户全力减排,如鄂州有效引导重型柴油货车错峰运输,强化重点时段精准管控,实现污染物削峰降值;

1.5万家工业企业纳入预警响应范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减排超20%,武钢、鄂钢、华新水泥等排放大户通过改燃优质煤、稳定运行超低排放设施等方式,保障生产,实现减排;

在有利天气条件下,省生态环境厅与省气象局合作,在重点地区实施人工降雨,进一步改善空气质量。

对于重点城市,省生态环境厅开展点对点会商,指导地方持续发力,精准应对。

“截至5日上午11时,宜昌已持续40小时重度污染。受前期污染输入累积影响,今日宜昌重度污染风险极大,建议继续保持橙色预警II级响应,利用在线数据,结合遥感、无人机、人工巡查等手段加强对未落实管控措施企业的监督执法。”1月5日,宜昌市“一市一策”驻点研究工作组给出应急会商意见。据悉,在此轮重污染天气应对过程中,宜昌市工业源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下降幅度均超过30%。

荆门市生态环境局等多部门深入重点排污单位开展现场督导帮扶,指导企业通过压低负荷、降低污染物排放浓度、加强生产管理等措施积极应对。荆门氮氧化物、烟尘等污染物减排量分别达到53%和36%。

1月4日下午,经会商研判,省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解除重污染天气省级预警。“党的二十大提出,要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这一要求落实到湖北,意味着到2025年,13个国家考核城市每年重污染天气加起来不能超过28天,平均每个城市不到2天。”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湖北生态环境系统将强化日常减排及应急管控,最大程度减少重污染天气影响,为“十四五”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打好基础、赢得主动。(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胡弦)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