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已过,气温回升,农作物病虫害活跃起来。
(相关资料图)
据全省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会商会分析,今年我省两夏作物病虫害发生形势严峻,小麦赤霉病和油菜菌核病将在全省偏重发生,预计发生面积均为1200万亩;小麦条锈病将在江汉平原大部、汉江沿岸部分麦区偏重发生,预计发生面积约600万亩。
小麦是我省最主要的夏粮作物,油菜是我省优势油料作物。防灾就是增产,减灾就是增收。针对当前三大病虫害发生形势,全省各级农业农村部门严阵以待,落细落实重大病虫害各项关键防控措施,全力以赴“虫口夺粮”。
人防+技防+机防,
为粮田保驾护航
3月21日9点半,宜城市鄢城办事处木渠村,5台植保无人机在麦田上空来回飞行,开展“一喷三防”作业。这是保证小麦产量的一种重要措施,一次打药,病害、虫害、干热风同时防治,省工省时。在20公里之外的小河镇符淌村,无人机又化身“护花使者”,为油菜花田快速喷洒防治菌核病的药液。
“我们抓住重点防控区域、关键防治田块和最佳防控时间,开展小麦‘一喷三防’和油菜‘一促四防’,做到农时到、作业到、全覆盖,力争把病虫害影响降到最低。”宜城市植保总站站长余小清说。
小麦赤霉病和油菜菌核病可防、可控、不可治。我省早准备、早部署,防治关口前移。在去年秋冬播期间,大力推广小麦秋播药剂拌种技术,覆盖率达90%以上。省植保总站及时发布全省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不同作物绿色防控技术方案,指导科学防控。
3月20日,省农业农村厅、省财政厅联合发文,要求各地强化统防统治,坚决打赢以赤霉病为主的小麦重大病虫害防治攻坚战。
各地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加强监测预警。襄阳组织市、县、乡三级近80个监测站点上下联动,开展系统监测和拉网式普查。仙桃坚持“系统调查、大田普查、集体会商”三项工作制度,利用农业智慧平台、500多块“村村屏”及时发布预警短信和防控技术要点。
多地加大病虫绿色防控投入,除中央和省级财政病虫防控资金外,将重大病虫防控资金纳入地方财政预算,统一购买绿色防控物资,大力推广应用无人机等高效施药器械进行统防统治。襄阳市农业农村局局长胡海洋介绍,该市已使用防控资金3221万元,用于药剂物资和飞机作业服务采购。
国家队、地方队
联合把“麦”问诊
3月23日下午5点,刚刚在枣阳忙碌一天的中国农科院作科所研究员毛龙,又马不停蹄赶至老河口。根据农业农村部奋战120天夺取夏季粮油丰收行动计划,19日到25日,中国农科院派出作科所、灌溉所、植保所相关专家,与省农技推广总站、省农科院组成联合专家组,赴随州、天门、荆门、襄阳等地开展了小麦春季生产技术服务指导。
近年来,农业农村部门与中国农科院、华中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等高校、科研单位,在我省襄阳、荆州、黄冈等地开展药剂筛选、拌种、生物防治等一系列病虫害防控试验示范。小麦赤霉病全生育期综合防控技术、油菜“植物疫苗”等新成果加快在产区落地转化。
在木渠村小麦赤霉病全生育期综合防控示范片,湖北日报全媒记者了解到,这里的500亩麦田,通过集成品种筛选、药剂拌种、花期预防等贯穿小麦全生育期的防控技术措施,可实现减少农药使用30%、小麦增产增效的效果,今年辐射带动周边2万基地用上新技术。
这样的示范片,仅襄阳市就有15个。省植保总站站长郭子平介绍,今年我省立足农药减量增效,建立绿色防控技术模式,加速集成推广。通过优化作物布局,充分利用生态调控措施,推广生物防治,合理采用理化诱控技术,推行安全用药,从源头上确保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
合力打响“更硬的一仗”
调查显示,当前条锈病和菌核病在田间进入高发期,各地通过积极防控,有效控制病害蔓延。其中,条锈病在荆州、仙桃、天门、咸宁、黄石、荆门、宜昌、十堰、黄冈9市共16县区查见,发生面积约7.8万亩,完成防治面积61.9万亩,发生面积同比减少64.9%。油菜菌核病发生面积313.5万亩,完成防治面积549.5万亩,发生面积同比减少9.9%。
“更硬的一仗还在后面。”省植保总站防治科科长张求东介绍,根据气象部门预计,3月下旬至4月上旬我省大部有降雨过程,田间温度、湿度适宜,十分有利于病害发生流行。我省春季病虫防控工作防治窗口期短,尤其是赤霉病有效防治时间仅7天左右,防治难度较大。
3月21日,全省夏粮夏油重大病虫防控现场会强调,各地要落实重大病虫防控政府主导、属地责任、分类管理的工作机制,迅速制定工作预案,及早确定防治任务要求、防治主体、关键技术、资金筹措及组织保障措施。
省农业农村厅、省财政厅已联合下发通知,支持小麦赤霉病等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各地财政部门将积极筹措资金,加强统防统治。农业农村部门正抓紧组织采购小麦赤霉病防控农药、药械及统防统治服务。省级财政还将结合各地小麦赤霉病等重大病虫害防控情况,对部分重点地区给予补助。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汪彤 通讯员 张占英 万利 实习生 吕亚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