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襄阳4月6日讯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也没有舍生忘死的壮举。他从警31年,连续9年都在负责管理谷城海拔最高、路况最差、通行最危险的高山公路,3000多个日夜的坚守,换来“谷城屋脊”3万余名群众的交通安全,先后获得个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5次,并被授予“襄阳市五一劳动奖章”、“全市优秀政法干警”等多项荣誉。
他就是谷城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大队长何志敏。他聚力难点,苦干实干,为谷城交警大队获评“全国公安机关成绩突出交警大队”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千百次转身,指挥岗亭的铁皮地板被擂出一个窝
【资料图】
1993年从事交警工作后,何志敏被安排在谷城城区最繁忙的路口执勤。当时,交通指挥还靠打手势。何志敏没有多的经验,他就使出了笨办法——站好岗、打好手势,把自己像钉子一样钉在方寸大小的岗亭上。
每天上千次的转身、站正,岗亭的铁皮地板硬是被他擂出了一个窝。这个细节被一位路过的记者用相机拍下,很多老百姓记住了这个“把铁板站出窝”的交警。
翻开何志敏的日记本,细看他平时无意的记载,多年来,由其参与的为群众解决的急难愁盼大事小情有900多件。
他经常利用日常执勤执法的契机,深入各社区、门店等单位,征集群众对于城区交通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对于12345热线、政风行风热线等收集到的意见建议、咨询求助,他总是第一时间予以回应,耐心解释沟通,赢得人民群众的满意。
有一次,谷城光彩市场工作人员找到何志敏反映:“市场门前的道路加装了中控隔离护栏,导致运送大型设备的车辆进出不方便,能否帮我们解决?”
接到情况后,何志敏连夜组织人员在市场附近的红绿灯路口施划了调头箭头,方便货车进入市场。感动于他的服务态度,不久后,市场负责人将一面印有“办事高效人民公仆”的锦旗送到谷城交警大队。
3000多个日夜,守护30000余群众交通安全
2009年起,何志敏担任中队长,负责谷城西北片山区3个乡镇的道路管理。其中包括号称“谷城屋脊”的赵湾乡,这里最高海拔1500多米,每逢大雪便封山,275省道(原谷粟路)是唯一的进出通道。而春节前后正是这个务工大乡百姓进出最密集的时段。
为了让群众能安全出行,何志敏费尽心血。2012年冬天,一场暴雪导致赵湾乡封山,何志敏背着方便面带大家步行。为了让大家能吃口热饭,何志敏和同事们在沿线搭起3处窝棚,支起炉灶烧水给大家泡面。
就这样,一趟趟带返乡的民工上山、又一步步伴随着走下山,何志敏和同事们用一个个脚印串起了山区群众出行的“安全链”。
赵湾乡副乡长敖洁说,即便是后来回县城工作,每到极端恶劣天气何志敏也还是会回乡里指导交通安保工作,“只要有他在,我们心里就踏实!”
何志敏出生在谷城县茨河镇一户农家,两岁时父亲去世,母亲随后离家,他在4个姑姑的轮流照料下长大。何志敏说,那时候农村的日子都不好过,但周围邻居谁家如果做了好吃的,都会给他端一碗。“在高山雪地的赵湾乡,又让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据统计,每年春运期间,何志敏等民警都要在谷粟路上护送滞留车辆600余台,护送上万人次的群众安全往返。9年里,谷粟路上没有发生一起较大以上交通事故,而何志敏也9年没有回家过年团圆,每一个春节都在山上度过。
把群众的平安守护好,是职责更是最想做的事
近年来,在何志敏的带领下,谷城交警大队民辅警把全部精力倾注到道路交通管理工作中,确保了所有案件办理程序合法,均在法定期限内办结,违法行为处罚率100%,无一起因责任不服引起复议,无一起程序不到引起行政官司。
31年来,何志敏与家人聚少离多,他把精力都投入到了工作当中。2018年,儿子没有考上理想的高中,何志敏忍不住埋怨了妻儿几句。没想到妻子伤心地说:“儿子从小学到初中毕业,你接送过几回?学习上你关心过几次?你尽到了当父亲的责任吗?”面对妻子委屈的泪水,何志敏十分愧疚。
但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高二下学期,儿子突然提出要退学。学校规定每周三中午家长可以送饭,何志敏专门调休,坚持每周过去送一次饭。他至今记得自己第一次送饭的情景:当儿子看到是父亲来送饭,先是一楞而后低头默默吃完饭,一句话没说扭头回了教室。
当何志敏第二次送饭时,儿子叫了一个同学一起吃,再后来儿子有说有笑的叫来了五六个同学。为了让同学们都能吃饱,何志敏后来都是送一锅饭。
第二个月,何志敏像往常一样去送饭。有一天,孩子们刚到校门口下起了雨,何志敏脱下衣服为孩子们遮挡,自己则浑身湿透。那一天,是何志敏最难忘的一天,他在返回途中接到了儿子的电话:“爸,以后你不用特地过来送饭了,我决定好好读书,您安心工作!”
妻子有时不理解:“老何啊,你这样一个没爹没妈的人,天天拼命工作到底为了啥?”
“我是吃百家饭长大的孩子,更是一名人民警察,把群众的事办好,把他们的平安守护好,这就是我的职责,也我最想做的事!”这,就是何志敏对待工作和生活的态度。
(丁心栓 通讯员:毛晓凌、王树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