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院在查明了案件的真相之后会对嫌疑人进行劝诫希望其能够认罪以获得减刑的可能,而被告人在认罪之后就会要求签检察院提供的认罪具结书来证明其认罪行为,被告人在签具结书的时候可能都不会仔细阅读相关的内容。下面一起来看看认罪认罚具结书内容是什么?

一、认罪认罚具结书内容是什么?

具结:指对自己的行为愿意承担法律责任的表示。具结与写保证书具有相同的作用。


(资料图)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被取保候审、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该法规定情结较轻的,应责令其具结悔过。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本格式是公安机关使用的责令具结悔过通知书。

责令具结悔过通知书是指当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取保候审期间违反其应当遵守的法律规定时,公安机关可以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结悔过而使用的法律文书。在作出责令具结悔过决定时,应当制作具结悔过通知书,用以通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规定期间内具结悔过,并将悔过书送交公安机关。

制作具结悔过通知书应当注意的问题有:

(1)要填写清楚具结悔过人的姓名、法律依据、具结悔过的时间等内容。

(2)对具结悔过的原因要求逐项写清楚,并且要明确具结悔过人的悔过书中应当包括的基本内容。

(3)具结悔过通知书应当及时送达具结悔过人。对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写的悔过书,公安机关应当存入有关卷宗以备查。

二、认罪了,会怎么判对量刑有什么影响?

一般而言,“认罪了,会怎么判”是指犯罪人出于悔改或者认错的心理而明示或默示承认自己已经做出某种带有犯罪性恶劣行径的行为。它包括两个方面的要求:

一是主观方面,犯罪人认识到了自己行为的错误,内心深处产生真心悔改之意。

二是客观方面,犯罪人对自己的犯罪有供认不讳的客观事实。关于“态度”的含义,《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两种解释:一是指人的举止神情;二是指人对于事情的看法和采用的行动。[1](p1320)社会心理学中“态度”的定义是:个体对某一特定事物、观念或他人稳固的,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个成分组成的心理倾向。尽管《现代汉语词典》和社会心理学对“态度”的表述和所考察的维度不同,但其实质一致,即“态度”由“认识”(对事物的肯定或否定评价)和“行为”(由认识引起的所预备采取的反应)两个核心要素组成。“认罪态度”属于“态度”范畴,它仅仅是“态度”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因此,我们不妨将“认罪”和“态度”作为逻辑起点,并结合刑事犯罪的特点,对“认罪态度”作出界定。“认罪态度”是指行为人在实施犯罪行为之后,在人民法院尚未作出生效判决之前,出于悔改或者认错的心理而对自己所犯罪行的认识程度和所采取的行为反应。

其实具结书就是用来证明被告人承诺会在庭审过程中配合司法工作并承认自己罪行的一种文书,所以内容大致就是关于被告人犯罪的事实以及其认罪的主观态度等。如果被告人对检察院的具结书有什么问题可以寻求律师帮助。

在我国关于拒不认罪是什么意思

盗窃拒不认罪的认定后果是什么?

法庭拒不认罪的话会怎么处置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