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残疾人日到来之际,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灵川县的集善乐业融合就业基地中的“申通话务客服”就业区,墙上的业务动态显示大屏实时显示员工们的工作数据:在线人数、正在接听和等待的电话、接单排名……每位客服都在热情、熟练地处理业务,常常会让人忽略他们身下的轮椅、残缺的手臂。


(相关资料图)

集善乐业桂林基地由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集善乐业项目联合多方共建,这样的基地目前在全国共有8个,分别位于广西桂林、宁夏银川、甘肃张掖、甘肃庆阳、江西萍乡、黑龙江齐齐哈尔,山东淄博、陕西西安。

为了啃下残疾人就业这块“硬骨头”,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于2017年发起集善乐业项目,并以公益创投形式设立下属社会企业集善乐业(北京)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三星级社会企业)和民办非企业深圳市集善乐业残疾人就业创业支持中心共同对项目进行运营和管理。

截至今年10月,项目已为近4000名残障人士及其家属等提供岗前职业技能培训,创造近千个或集中或居家的就业岗位,累计创造收入1200余万元,形成了一套可操作、易推广、可持续的残疾人就业创新模式。

图为广西桂林基地办公现场

残疾人就业“扶上马,送一程”

39岁的桂林人熊军是一位肢体残疾人,在家中排行老二,上有姐姐,下有弟弟,父亲患重病,靠着母亲一人操劳将姐弟三人养大并外出工作,家里生活才有了好转。然而,天有不测风云,熊军患上了严重的风湿病,连起身都难,不得已他辞掉了深圳的工作回乡。

2020年9月,他得知集善乐业桂林基地帮助残疾人开展就业培训,决定去试试。1个月的培训学习后,他通过了考核,成为了一名快递客服人员。现在,他每月收入都能达到5000余元,他说:“现在的工作特别适合像我这样的残疾人,收入稳定,又能守在父母身边。”

集善乐业是一个以“为残疾人提供数字化就业岗位为目标、倡导残健共融”的公益项目。该项目以在全国建设集善乐业融合就业基地为落点,联合各地残联、基金会等共建基地,联合地方社会服务机构、爱心企业等共管基地,为残疾人提供“集中+居家”相结合的就业方式。经实践证明,这种创新的模式,不仅有效搭建起了残疾人与企业间对接的通道,同时也降低了残疾人就业难度,为地方残疾人就业难题的解决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在宁夏银川基地,2021年集善乐业项目团队携手蚂蚁集团在该基地开启“AI豆计划”,通过人工智能数据标注职业培训和就业扶持,帮助残疾人就业,基地业务量达标后人均月收入可达4000元左右,一些技能熟练的残疾人甚至拿到超过这个水准的报酬。

残疾人就业在初始阶段需要更多帮助,一旦进入稳定状态,往往更坐得住、更有耐心、更敬业。基地的作用,就是通过多种方式为其“扶上马,送一程”,稳定成熟的集善乐业业务团队多次在合作企业外包业务团队中业务位居前列。

“突然拿到1万余元的收入,我有些不敢置信,我实在太开心了!”说话的姑娘名叫马梅,是银川基地的一名大数据标注员。马梅8岁那年被诊断为小儿麻痹症,长大后曾四处奔波,做过各种零活,但也仅仅只够维持日常开支,现在可以靠自己的双手挣钱,还能为家中减轻负担。

据了解,经过几年的经营与努力,集善乐业项目已与数十家大、中型企业开展合作,共开展多个合作项目。今年,项目团队已在西安开启动漫培训,实践数字化就业服务模式,探索动漫就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5月,集善乐业项目被中国残联列为助残就业重点推荐项目。

图为甘肃庆阳基地工作场景

从就业到“乐业”

“好的,好的,马上就把电脑给你送过去。”挂断电话,桂林基地辅导员秦建国将电脑设备装车,踏上了去往残疾人家的路,为他们运送电脑,让他们可以实现居家就业。

新冠肺炎疫情的到来,对于残疾人就业是一个不小的冲击,许多残疾人受限于地域管控,难以外出务工和维持生计。集善乐业项目特别开通了绿色通道,为有需要的残疾人提供设备外借,保障他们在家也可以实现就业,获得稳定的收入。

“除了提供稳定的工作机会外,集善乐业项目团队还为我们残疾人专门建立了无障碍的工作环境,方便了我们在基地的工作与生活;会不定期举办各种有益于促进我们残疾人就业的活动,如团建、生日会等,提高了我们的幸福感,对我们的帮助很大。”集善乐业银川基地工作者马梅说。

集善乐业项目负责人刘亚衡告诉记者,为了让残疾朋友从就业到“乐业”,基地为他们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

首先是就业场所支持,让残疾人在较为舒适且无障碍的环境下工作;其次是就业技能支持,针对就业岗位开展培训,培训合格后残疾人可直接上岗就业,降低就业成本;再者,提供身心康复支持,通过组织开展党建工作和团队活动,创新基地文化,把康复指导和咨询、心理关怀、员工文体活动融于基地建设。

虽然集善乐业以为解决残疾人就业难题为目标,但就业人员中也包括健全人。集善乐业项目尝试打造残健融合的就业模式,有意识地吸纳一些健全人加入平台中,和残疾人一起工作、生活、互帮互助。这样可以为残疾人步入社会提供过渡性支持,也为残疾人提供证明自己价值的机会。

“以3:3:4的比例,吸纳残疾人、残疾人家庭成员、当地困难群众和富有爱心的健全人加入基地,是项目倡导、践行‘残健融合’理念的主要特征,也同步实现残疾人就业和走入社会的双重属性。”刘亚衡说。

项目还注重对困难残疾人帮扶。在甘肃张掖基地,残疾小伙赵天元患有海绵管淋巴管瘤,需要长期吃药进行控制。2012年因病情复发,对左腿进行了截肢。在基地工作后,病情再次复发,项目团队帮他联系到了北京的一家专科医院,还为他提前办理好了医保相关手续,经过积极治疗,赵天元的病情已得到有效控制,免去了截肢手臂的痛苦。去年8月,他给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送来了一面锦旗,感谢基金会项目团队送出的温暖与帮助。

据了解,近年来,中国残疾人基金会利用自身优势,为集善乐业项目的残疾人提供了多元化的公益项目支持。如“LG爱的滋润”“集善情暖三八节”“衣路有爱”“助脊髓损伤残疾人就业圆梦”“海王蛋白粉关爱残疾人健康”“家庭卫浴无障碍改造”等公益项目都优先资助基地的残疾人,有效增加了基地残疾人的就业黏性。

图为甘肃张掖基地工作人员合影

“线上+线下”让更多残疾人灵活就业

一边是客服助理、运营专员等企业需求,一边是滚动的签约信息,这是集善乐业云工平台页面上的场景。

该平台由集善乐业项目于今年打造,这是一个残疾人人力资源服务与灵活用工众包平台,也是集企业、基地、残疾人士三方为一体的“集善乐业”项目云端工作管理平台,免费为残疾人人才提供工作机会、技能提升、交流分享等服务。

“目前我们与大企业合作,由企业规模化提供数字化就业岗位,我们做乐业云工平台,是希望更多中小企业在上面提供个性化岗位,例如平面设计、三维设计、文字等,帮助残疾朋友个性化就业。”刘亚衡介绍,目前,平台已有近千名残疾人在平台实名注册。

项目探索至今,团队意识到,真正的融合是残疾人和企业生产链条共融,是彼此创造价值。为了满足残疾人多元化的就业需求,乐业云也在尝试线下业务的拓展,集善乐业团队近期还启动了“乐业小站”计划,将利用北京地区社区资源,对部分现有温馨家园或职康站进行无障碍、自动化改造,建设服务于社区残疾人的迷你就业共享空间,实现小规模、近距离、高灵活度的残疾人就业需求,助力残疾人足不出区就能有钱赚、有工做。

按照集善乐业项目规划,到2025年,集善乐业残疾人网络就业基地数量将达到20个,乐业云工平台注册残障人士数量突破1.5万人,注册企业数量突破1500家,实现融合就业企业突破1000家。

“解决数量庞大的残疾人就业问题,仅靠一两家机构是不够的。”刘亚衡说,“我们希望集善乐业的模式和经验能起到引领作用,未来有千千万万家社会企业、公益组织、企业等携手起来,用创新方案助力这一社会问题的解决,让残疾人生活更加美好。”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