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咏梅

生活中有一种孩子特别敏感和脆弱,心理上也很容易受伤。家庭教育专家、北京中亲联教育科技研究院院长王占郡专门研究过这类高智商、高敏感、高脆弱(或高需求)的孩子。这些孩子有哪些特点,怎样的养育环境更适合他们,父母需要用什么方式来对待和养育这类孩子,才能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王占郡认为,高智商和高敏感一般是同时发生的,而高脆弱一般和高需求相关,即高脆弱孩子的心理需求也往往更多。所以,对同样的一个行为或事件,有的孩子反应很激烈而有的孩子则很淡定。

聪明的孩子为什么大都比较敏感?王占郡分析,主要是因为这样的孩子捕捉外部信号的能力比较强,处理信息的速度也很快,有点像一个高质量的雷达系统。这类孩子对一些看似普通事情的反应会更强烈,烦心事自然也会更多一些。这类儿童还有一个特点,即不会轻易表达他们的需求。对于没有提前学习的父母,要做到识别和理解这样的孩子,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王占郡认为父母首先要学会观察孩子的行为特点,要学习一些心理学和家庭育儿的知识,提高对孩子情绪感受的识别力。

王占郡举例说,台湾作家三毛就具有这样的特征。三毛小时候很少听到爸爸夸奖她,大概到了40岁左右,有一天爸爸无意中夸了她的作品一句,三毛感动得痛哭流涕,把这一事件当成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实际上也许爸爸一直都觉得她的作品不错,只是没有主动夸奖,而三毛也从来没有主动向爸爸表达过自己的需求。

“养育这类孩子,对大多数父母来说是一个挑战,也存在一些风险。”王占郡强调了提前学习的重要性,如果父母具备相关知识又有足够的觉察和敏感,就比较容易发现孩子的特质。“遗憾的是,更多的情况是孩子直到成年之后,父母才有机会知道他曾经那么敏感那么受伤,就像三毛一样。”

“养育高智商、高敏感的孩子虽然存在一定风险,但如果有合宜的养育和成长环境,这类儿童更有可能成为优秀的人才甚至天才。他们的高需求被满足之后,一旦绽放,速度和光芒会大大超过其他孩子。”为此,王占郡主张父母要多陪伴孩子、细心观察孩子,一定不要简单粗暴地对待孩子与众不同的地方,或者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和要求孩子,比如一定要求孩子主动跟别人打招呼等。“父母如果缺乏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很容易对孩子造成伤害。”

王占郡还强调,父母不要有侥幸心理,总觉得悲剧都在远处,自家孩子肯定没事。“已经不止一次发生过的新闻事件,如家长简单粗暴地抢走孩子正在玩的手机后,孩子转身就跳楼了,这样的案例不能只关注不警醒,要做好预防工作。”

“看见和读懂孩子的情绪,是改善亲子关系的前提。”王占郡发现,有的父母之所以看起来似乎不具备情绪感受能力,其实是他自己的情绪在原生家庭中被压抑了,他们自身需要疗愈。他认为父母自身被压抑的情绪是可以激活的,“当他们的内心变得柔软,不再那么坚硬冰冷的时候,就更容易理解孩子的情绪了。”

王占郡认为,如果父母自身也属于高智商、高敏感和高脆弱的人群,当他们养育下一代时,优势更大。

孩子的成长环境除了家庭还有学校,老师应该怎样识别和对待这类学生?王占郡说,这类孩子更在意老师的批评和称赞,对同学之间一些风吹草动的反应也常常是放大的。有意思的是,并非所有这类孩子都希望被老师关注,有的孩子并不希望被注意到。“他们的需求是不一样的,但他们很容易受伤,也很容易‘亲其师信其道’,温暖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他们尤为重要。”

来源:中国妇女报

作者:杨咏梅

责任编辑:冯峥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