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原标题:“无界公园”让城市与绿色交融
胡宇齐
据市园林绿化工作会议消息,本市今年将全面推进“无界公园”建设,因地制宜拆除20家公园围栏、围挡,增加步道、文体等便民设施,促进公园绿地与城市空间有机融合。
所谓“无界公园”,顾名思义就是拆除了围墙的绿色公共空间。自去年起,本市试点“拆栏透绿”,目前已有43家公园实现开放管理。比如,狭长的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开放更多出入口,散步穿行、闲坐聊天的市民朋友多了起来;庆丰公园的石墙大门被矮墙取代,门前空地增设绿坪花毯,园内风光与城市景观相映成趣。拆除围墙,不仅让公园变身24小时开放的绿色会客厅,而且将园内的自然气息、人文氛围、艺术风情深深嵌入居民生活圈里。从这个意义上说,“无界公园”拆除的是物理隔断,联通的是现代生活与“田园牧歌”。
探索建设“无界公园”,彰显城市治理理念升级。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们对于城市功能的需求,早已突破单纯的工作与居住,更希望有美好生活层面的诗意栖居。着眼于此,许多国际化大都市都开始追求以公园绿地为代表的“第三类空间”建设。而且城市自身发展,也从来不只是钢筋水泥的简单堆砌、社会资源的机械组合,而是一个有机复杂的生命系统。提供像“无界公园”这样的“第三类空间”,让城市在拥有高楼大厦的同时,也拥有更多自然光影;在具有高效率、快节奏的同时,也保留更多舒缓休闲。这更契合城市机体运行的规律、“吐纳呼吸”的节奏,不失为一种良性发展状态的重塑。
当然,提升城市治理,注重理念情怀是一方面,实现有效管理则是另一方面。早在试点之时,就有人担忧“无界公园”会带来安全与管理上的挑战,但一年来平稳运行的实践证明,市民文明素质的“有谱”完全能够支撑起公园的“无界”。物理边界的拆除也打开了人们的心理空间,随着“家门口的公园”成为现实,市民朋友们的幸福感、获得感,也转化为认同感、责任心。通过充分的沟通与合理的方案设计,让公园更多地从管理者变成服务者,让治理模式从单方管理变成志愿者、热心市民等多方维护,“无界公园”便有望成为实践“共建共治共享”的生动样本。
曾几何时,当谈及诗意栖居,人们的第一反应便是回归远离都市喧嚣的宁静乡村。殊不知,随着城市文明持续跃升,这里已经日渐丰富立体,既能看到小桥流水、杏花春雨,也可感受四时物候、光影变幻。推窗见绿、出门见景,在自然风光里游憩、在人文历史中穿梭、在生活气息中漫步,这样的多元都市生活一定能满足人们更多梦想与期待。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胡宇齐
责任编辑:冯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