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今日,我们迎来兔年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雨水。冰消雪融,万物复苏,乍暖还寒之际,一场春雨洗去了冬日的冷冽,带来了春日的暖意。
雨落千草润 春归万物生
(资料图)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云:“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水矣。”在润物无声的微风细雨中,天气回暖,空气渐湿,大地拂上了一层勃勃生机的绿意。
以五天为一候,古人将雨水分为三候:“一候獭祭鱼;二候候雁北;三候草木萌动。”此时,春江水暖,游鱼上浮,水獭将捕猎好的鱼儿摆放在岸上,似在陈列供品祭祀;寒山吹笛,春日回归,南飞过冬的大雁向北飞去;春雨如酥,润泽大地,草木一派欣欣向荣之势,传递着生之喜悦。
在绵绵春雨的滋润下,诗意也泛滥起来。“昨夜一霎雨,天意苏群物”,夜雨成为春的信使,轻声唤醒万物;“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杏花开放,春雨有意,沾湿了游人衣裳;“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朦胧烟雨中,古寺无声屹立,意蕴悠长。
春雨启新时 共度好韶光
雨水时节,人们顺应天时,调整生产生活,体现着对于“天人合一”的追求。“大雁往北飞,农夫备春耕”“雨水到来地解冻,化一层来耙一层”……人们抓住这“冷尾暖头”的时机,投入到春播、春耕之中,期盼着“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所谓春雨贵如油,初春的降水多为绵绵细雨,对于冬麦、油菜等农作物,可进行春灌,以此满足其返青时对水肥的需求。
雨水时节,充满着生命萌动的气息,此时的一些民俗也与生长、繁衍息息相关。在华南地区,有着通过爆炒糯米花来预测稻谷收成的习俗,也就是“占稻色”,一把糯稻入锅,爆开的糯稻花成色好,则意味着今年稻谷高产;“雨水节,回娘家”,在川西一带,出嫁的女儿会在这天带着礼物回娘家拜望父母,如果已有孩子,还会炖上一份罐罐肉,将情意藏于其中。
春生之时,生发之际,人体也随着自然气候而发生变化。“寒从脚起,湿从下入”,春时穿衣宜下厚上薄,注意腿部保暖,并根据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物。春天肝气旺盛,脾胃虚弱,饮食应尽量以清淡为主,可食用山药、百合、薏仁、猪肝等食物,以内养脾胃,外祛湿邪。
春潮涌动,生机盎然,一起在这充满希望的时节,拥抱春天。
来源:人民网
作者:刘微
责任编辑: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