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光明日报北京3月22日电(记者齐芳)湿地是重要的温室气体“汇”,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气候变暖正在显著改变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这个影响究竟有多大?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的最新研究给出了定量依据:如果全球升温幅度在1.5℃~2℃,湿地的温室气体“汇”功能将减弱超过一半(约-57%)。
这项研究由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东亚区域气候-环境重点实验室的博士后包韬与合作导师贾根锁研究员和徐希燕研究员合作完成,论文于2023年3月21日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气候变化》上。
湿地覆盖地球表面积的6%,但储存着全球三分之一的土壤有机碳。湿地植被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碳,在湿地土壤中积累。此外,湿地的厌氧环境使得有机碳的分解速度较慢,所以湿地是碳素积累速度最快的自然生态系统。那么,气候变暖是否会刺激湿地释放更多的温室气体?这是全球变化研究亟须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
包韬介绍:“我们的研究基于数据爬虫技术和逆方差随机效应模型荟萃分析方法,集成了1990年—2022年间在167个独立自然湿地站点开展的人为增温模拟实验数据,针对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三种温室气体排放对增温的响应开展了研究。”
结果发现,即使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2℃以内,并努力将温度上升幅度限制在1.5℃以内,湿地在减缓气候变化方面所起的作用仍然会大幅减弱。贾根锁说:“在大的空间尺度上,湿地优势植物功能群的差异可以很好地解释不同升温模拟实验中,湿地温室气体源汇变化的不确定性。但不管湿地优势植物功能群如何,增温都促进了湿地甲烷的净排放,因为与低亲和力的甲烷氧化菌相比,产甲烷菌对土壤温度的变化更为敏感。”
《光明日报》( 2023年03月23日 08版)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齐芳
责任编辑:冯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