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住黄河源,我居黄河尾。山东聊城与青海刚察虽相隔万水千山,却始终守望相助,心手相牵。一批又一批的聊城援青医疗人才沿着黄河溯流而上,从海拔30米的鲁西平原来到海拔3300多米的青藏高原,把初心与使命、忠诚与担当、大爱与奉献书写在了海滨藏城——刚察,只为兑现来时的那句郑重承诺——“刚察所需、聊城所能”。
把优质的医疗资源送到基层百姓家门口,绝不仅仅是一句口号。如今,在刚察县人民医院,聊城“组团式”的医疗援助落地开花,早已让两地医疗人员成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资料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在聊城援青医疗专家、刚察县人医院副院长高秀娟的带领下,通过“团队带团队”“专家带骨干”“师傅带徒弟”的扶智模式,正在努力完成从“输血式”帮扶向“造血式”的转变,把“接力棒”真正地传到当地医生手中,以增强内生动力,为刚察医疗卫生的持续健康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师傅带徒弟”,规范化培训显成效
在刚察县人民医院,山东援青专家均担任援助科室副主任一职,以便持续指导本学科建设,推动临床专科能力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支援任务不结束,结队关系不脱钩。
援青专家对低年资住院医师采取的培养方式严格按照《山东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大纲》的要求进行培训,带教的技能操作以及年终考核也完全按照山东省各项技能考核评分标准进行。
麻醉科援青专家副主任医师孙建国和当地麻醉科住院医生刘发贤就是结对“师徒”中的一对,这让刘发贤成为实实在在的受益者。
“从书本走向临床,刚开始与患者接触是我面临最大的一道坎。我第一次与患者沟通非常胆怯。孙老师让我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做好沟通,还教会了我很多沟通技巧。”刘发贤激动地说。
孙建国带教时,手把手教导气管插管时导管的位置、力度、动作、角度,每一个过程都像教科书一般。正是他一次次的悉心教导、一次次不厌其烦的纠正,才确保了学员都能熟练掌握急诊抢救和基本麻醉的技能。
“过去对医生培养注重的是专业技能,现在把学员作为一个整体,让低年资医生方方面面的技能在得到体系化的学习,这就是和原来的带教最大的不同。如今,医院的规范化培训包含基础理论、基本操作以及临床思维训练等多项内容,让年轻医师在规范化培训和实践中切实得到了成长。”高秀娟说。
“专家带骨干”,奋楫杨帆传技术
对科室骨干力量进行重点培养,是医院发展的重要一环。
科室骨干的培养过程中,有些骨干送往聊城市人民医院进修学习,促使其在短时间内对疾病有了新的认识,提高了专业性。另一部分骨干,进行多动手实践,参与疑难病例讨论,手术时完成从第一助手到主刀的转变。并经过有效的培训,树立了敢收治病人的信心、治愈病人的决心和推动医院发展的恒心。
山东援青专家李茂才和五官科医师石彩琴结对师徒。每次手术带教时,李茂才总是不厌其烦的向石彩琴讲解手术操作步骤、操作技巧、注意事项等,时时分享自己的心得。可喜的是,目前,石彩琴已能够独立完成手术和操作,包括耳鸣突聋耳后注射治疗、鼻骨骨折复位术、上颌窦穿刺冲洗术、鼻内镜下鼻出血探查电凝止血术、扁桃体切除术等今年新开展的技术。而且,内镜检查方面也由原来的不懂不会到现在熟练规范,实现了自我突破。
通过一年的带教,师徒二人联手顺利完成了几台疑难四级手术。无独有偶,像这样的成功结对不胜枚举,还有援青专家王伟峰和旦正多杰、沈志鹏和德吉措、白静和索南达日杰等。
“团队带团队”,全力以赴解疑难
作为第五批聊城援青医疗人才,一直重视对“团队带团队”的智力援助模式。
对于疑难危重患者,老年基础性疾病较多的患者,风险大合并重要脏器功能改变的患者,他们善于抓住时机,带领当地骨干展开多学科会诊和联合救治,以培养当地团队的统筹协调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和紧急救治能力。
在“团队带团队”的智力援助模式下,今年,成功完成了多台疑难手术,成就了“凝心聚力救治危重孕产妇”“多学科保驾护航,完成疑难复杂咽旁间隙肿瘤切除术”“‘鲁青联手’31分钟‘抢’回两条生命”“小针眼 大文章--超声引导下微创治疗颌下间隙脓肿一例”等多个实现成功救治的典型医疗事例。正是通过这些实践,才使当地的医师团队理论知识更扎实,技能操作更娴熟,开阔了眼界,掌握本学科最前沿的信息,学到了援青专家的先进理念及多年积累的临床经验。
“付出终有回报,本批次援青医疗团队成功培养当地骨干医师20余名,信得过、用得上、留得住的当地人才队伍正逐渐形成,实现学科建设有后劲、可持续目标的同时,正向着“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的美好愿景迈进!”高秀娟满怀信心地说。
声明:本文为资讯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违规或您认为该页面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
来源:中国网生活
作者:高健
责任编辑:冯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