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北京市气象台发布高温橙色预警信号。
中央气象台预计,7月5日至10日,北京中南部、天津、河北大部、河南中北部、山东中西部、辽宁西南部、陕西关中等地日最高气温将有37至39℃,其中河北中南部、河南北部、山东西北部部分地区日最高气温可达40℃或以上,河北东北部、辽宁西南部局地将接近或突破历史同期极值。
中国气象局专家提醒,受持续高温天气影响,未来一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等地有高温灾害风险,人员长时间户外活动易发生中暑或热射病;高温天气还易引发森林草原火灾,城乡发生火灾风险增加,有关部门要注意防范风险。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今年6月以来,高温开始影响我国,截至目前共发生4次区域性高温过程。京津冀、山东北部等地日最高气温达40~41℃,最大值为41.8℃,共有21个国家站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49个国家站突破6月极值;北京观象台在该站有气象记录以来首次连续3天最高气温达到或超过40℃。
中央气象台预计,7月全国多地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1~2℃,包括内蒙古、辽宁、北京、天津、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宁夏、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地。
“与全国相比,近期华北、黄淮的持续性高温天气更为极端。”国家气象中心副主任张恒德介绍,今年华北、黄淮等地高温过程影响时间偏长、强度明显偏强。7月上旬京津冀等地仍多高温天气:京津冀、汾渭平原及河南北部、山东北部等地部分地区日最高气温可达39℃。
对于近期北方高温的原因,国家气象中心首席预报员张芳华表示,主要有四大原因:一是华北、黄淮等地受到较强盛暖气团控制,其影响时间较长;二是在高空高压脊的控制下,天空晴朗少云,太阳辐射的条件更加有利,也促进了升温;三是目前刚进入夏至节气,白天太阳光照时间较长,长时间日照有利于气温升高以及高温出现和维持;四是华北、黄淮等地空气湿度小,天气干燥,也有利于气温升高。
根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今年夏季华北和黄淮等地气温偏高,与之相伴随的是高温日数也会增多,今年夏天北方比常年更热具有较大概率。
中国气象局专家表示,随着7月下旬以后北方进入汛期,不仅高温天气还将持续,且会出现湿热型高温天气,公众要注意防范热射病。
“热射病在中暑的分级中是重症中暑,通常发生在夏季高温同时伴有高湿的天气。通常表现为高热、体温达到40℃以上、皮肤干热无汗等,如得不到及时妥善救治,热射病病死率很高。”张恒德建议,公众在高温时段非必要不外出,老人、儿童、孕妇以及有慢性基础性疾病的人群应尽量待在凉爽的室内;外出采取防护措施,尽量避开中午太阳直晒的最热时段,并随时补充水分。若有中暑症状,应立即转移到阴凉处休息,补充电解质,并视情况及时就医。企事业单位需重点关注预防职业性中暑,减轻劳动强度,放慢劳动速度,增加轮换。
“不一定暴晒才会得‘热射病’。人体对热的感觉不完全取决于温度,也与湿度等气象因素有关,不仅是室外,如果长期处于闷热的环境中,容易出现此病。”气象专家提醒,有的人觉得预报的温度和现实感受有差异,这很正常,气象意义上的气温是指1.5米高处百叶箱中空气的温度,人体感受到的空气温度除了气温本身之外还受多种因素影响,比如湿度、风速、太阳辐射等,所以暑期出游,需要更多关注目的地天气预报,极端高温天气下,建议户外活动时做好防暑防晒和降温措施,备足饮水,尽量避开中午高温时段。
(本报记者 袁于飞)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袁于飞
责任编辑: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