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项冠军,堪称制造业企业江湖里的“最高段位”。
它们代表着一座城市的制造业实力,更映射着一座城市的产业未来。
(相关资料图)
如今,越来越多的郑州企业,正在迈入这个行列。我们为什么需要单项冠军?单项冠军有哪些共同特征?在培育单项冠军方面,郑州乃至河南,又有哪些举措和规划?
为什么需要单项冠军?
工业强国,绝不仅仅只是一句口号。
过去很多年里,第三产业的经济体量,往往被视作一个城市发达与否的评判标准。但今年年初,第三产业相对较发达的广州,首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强调高新制造产业对经济的支撑作用。深圳则紧随其后,继2005年以后,再一次旗帜鲜明地提出“工业立市、制造强市”。
在多个城市重又喊出“工业立市”的今天,郑州想要变得更强,势必需要更强的“制造”。更强的“制造”,也就意味着更多位于制造业塔尖的单项冠军。
对于单项冠军的认定,我国有着相当严苛的标准。
要成为制造业单项冠军,必须从事相关领域10年及以上,企业申请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位居全球前三,企业生产技术、工艺国际领先,关键性能指标处于国际同类产品领先水平等。这些还都是基本条件。
也就是说,要挤进这个行列,往往需要企业十年乃至数十年“磨一剑”。
去年9月,《中国制造业单项冠军研究报告》发布。报告显示,前五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利润率达7%~21%,远高于制造业3%~5%的平均水平。这些企业的研发人员占比达20.4%,是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标准的2倍多,可见其创新能力之强。
从这些数据中不难看出,单项冠军正在拉动制造业升级。只有培育出更多的“排头兵”企业,才能更快实现向制造强市转变。
对郑州而言,培育出更多全球产业细分领域先进技术、工艺和话语权的掌控者,是郑州产业链延伸、产业基础再造的重要基石,也是河南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郑州的单项冠军,有何共同点?
不久前,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新一批名单公布,郑州4家企业在列。截至目前,郑州共拥有11家单项冠军,其中包括9家单项冠军企业及2个单项冠军产品。
郑州的这些“明珠”们,虽然产品、体量各有不同,却有着一些共同特征:他们重视创新,拥有别人没有的核心技术,甚至多次填补国内空白;他们深耕于一个领域,十年乃至几十年专注做同一件事;他们既有工匠精神、务实肯干,又目光长远、不忘仰望星空。
A.创新:平均研发投入占比约7.4%
在从上至下都在强调科技创新的今天,创新对企业的重要性,无需多言。
在说起企业的制胜法宝时,多个“冠军”都提到了创新二字。“创新、创新、再创新。惟有坚持创新,才能时刻处于行业前沿。”
郑州这11家企业中,2021年平均研发投入占比约为7.4%。其中,研发占比达到、超过10%的企业,就有四方达、郑机所、森鹏电子、郑州钻石精密4家。
研发投入占比最高的,是今年新入围单项冠军示范企业的森鹏电子,高达12%。其公司负责人表示,他们每年的研发投入都占营收的10%以上,研发人员占企业总人数的50%以上。
或许,这也是它成长如此之快的最大秘密。
从创新产出来看,根据天眼查和部分企业提供的数据,截至目前,11家单项冠军企业累计拥有有效专利10635项,其中包括发明专利4371项;平均每家企业拥有有效专利数967项,有效发明专利数397项。宇通、中铁装备、三磨所、郑机所4家企业,拥有有效专利数8860项,其中宇通拥有的有效专利数,更是超过4000项。
B.专注:“夺冠”之路平均花了34年
除了注重技术创新,单项冠军还要看定力。把一件事做好需要多少年?我们先来看看,郑州单项冠军的“夺冠路”有多长。
顶端新闻记者统计发现,郑州11个单项冠军的平均成长年限为34年,其中11~20年有2家企业,21~30年有5家企业,31年以上的有4家企业。(需要解释的是,“单项冠军”成长年限这一观测角度,帮助我们观察了企业想要在行业和产品门类中取得市场地位,需要付出多少年的成长和努力。这一观测结果,和“单项冠军”的认定工作开展的初始时间也有关系,与认定标准也有关系。工信部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认定始于2016年,要求参评制造业单项冠军必须从事相关领域10年及以上。)
其中,今年入围单项冠军产品的三磨所,“成长年限”最长——它成立于1958年,是我国磨料磨具行业唯一的综合性研究开发机构,奠定了我国超硬材料行业的基础。郑煤机、宇通、郑州机械研究所有限公司这三家经历过改制的企业,也都资历颇深,超过了50年。
最年轻的,当数“11岁”的森鹏电子。据了解,这也是中国商用车电控和信息系统领域唯一一家入选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的企业。
由此可见,长期专注于特定细分产品,把“一米宽”的市场做到“千米深”,从而形成技术、品牌等优势积累,推动企业深度发展,是成长路上极其重要的一环。
此外,从这些企业所分布的行业也不难看出,郑州入选的单项冠军多以传统产业领域为主,在汽车、机械装备、超硬材料等细分领域形成了比较优势。而新一代信息技术、关键基础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领域的“单项冠军”,则相对较少。
河南有126家单项冠军后备力量
成为单项冠军,不仅要靠企业的自身努力,也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打气。如今,在新一轮制造业风口之下,各省市都在铆足力气,培育和“争夺”单项冠军。
河南省“十四五”规划中也提出,要打造一批“补强产业基础和产业链短板的冠军企业”,提升河南制造业“硬脊梁”。
截至目前,河南已成功培育出38个单项冠军,其中有23个冠军企业和15个冠军产品。
为了更好地选拔单项冠军种子选手,河南省工信厅已启动新一轮单项冠军培育计划,建立河南省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企业库。培育库每年评选一次,动态调整。
2022年,全省已有134家企业经专家审核后入库,其中8家成功进入全国第七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公示名单,另外126家有望在未来成为单项冠军。
此外,河南还设立了省级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对国家认定的单项冠军企业、产品,分别给予100万元一次性奖励。
为了培育更多“明珠”,郑州也不惜重金。
在郑州今年发布的《关于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中,大幅提升了奖励标准。对新认定的“小巨人”企业一次性奖励200万元、单项冠军企业一次性奖励500万元。
纵观郑州11个单项冠军,除中铁装备、宇通、郑煤机、明泰铝业这4家大体量的行业龙头外,另外7家企业中,有6家是“小巨人”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