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宏称将来或出现数波新冠流行】1月8日起,我国对新冠病毒感染正式实施“乙类乙管”。这将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挑战?如何以“为人群服务”的理念来应对现在和未来的疫情?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在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瞰见未来”2023新年论坛作了主题演讲。


(相关资料图)

对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

就是为地方性流行做准备

甲类传染病包括鼠疫、霍乱以及已经消灭的天花。大家熟悉的乙类传染病包括艾滋病、病毒性肝炎、麻疹、登革热、肺结核等,已经处于一个相对比较低的流行水平,也就是它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在人类社会可接受的程度,造成的死亡数甚至远远低于一些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新冠是乙类传染病但之前纳入了甲类管理,如今降级为乙类管理。

在张文宏看来,每一个大流行的传染病都有一个大暴发的过程,然后逐渐进入到地方性流行。这个过程就是人类和自然界之间达到了某种平衡,这种平衡是以发病率进入恒定的相对比较低的水平作为标志。

以1918年的大流感模型为例,它引发了5000万到1亿人的死亡,如果往低里讲也有4000万人的死亡。随着流感在三年内造成两波全球性大流行之后,它逐渐进入到地方性流行阶段。即使进入到地方性流行阶段,流感病毒也从来没有停止过变异,大的变异是以基因重组作为主要变异方式,小的变异是出现流感的抗原漂移,从而形成季节性或地方性流行。每一次小的变异会对上次形成的群体免疫造成部分逃逸,从而产生一波小范围流行,而每一次大的变异都会造成大流行。

“中国今天正处于新冠病毒感染大流行的高峰,有些地方高峰刚过,有些地方高峰刚刚到来,最终都要转化进入地方性流行。对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就是为地方性流行做准备,也确认了这一流行性疾病,它的流行率会逐次下降。”张文宏说。

这绝不是买台ct就能解决问题的

需要完整的医疗管理系统

“对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意味着有更多的人会发生感染,我们的服务对象必须跨越个体到人群。”张文宏说,“为人群服务”这一理念,强调的不是医生的个人能力,而是整个医疗管理和医疗资源重配的问题。

张文宏介绍,新加坡的疫苗接种在新冠病毒德尔塔变异株时期基本完成,在奥密克戎变异株这一波中感染人数虽然更多,但死亡人数并不多,整体病死率达到非常低的水平,在接种疫苗人群中只有0.02%。奥密克戎的第一波在新加坡受到压制,过了四五个月后,第二波起来再被压制,然后是第三波,每一波都得到有效压制,同时病人得到有效的治疗,使得整体病死率处于非常低的水平。

“这意味着我们对于奥密克戎这样大范围感染的疾病,我们在医疗管理、医疗资源分布方面,具有极大的可探索空间。”张文宏说,这也是为什么最近他经常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原因。上海正着力打造“为人群服务”,132名专家下沉到16个区进行指导和培训,就是希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病人能够进行早治疗。“我们要迅速在社区建立一整套医疗诊疗体系,要保证资源能够抵达现场,治疗向前端进行转移,只有这样才会真正战胜奥密克戎对我们第一波的攻击。”

张文宏强调,到了社区要抓住治疗的“黄金72小时”。在疾病早期,第一要有营养与退热的对症支持;第二是氧疗,要进行氧饱和度监测,对发生重症倾向的病人迅速干预,不能缺氧,缺氧会造成多脏器功能衰竭;第三是抗病毒治疗,这里就涉及医疗资源的下沉,让病人第一时间拿到抗病毒药物;第四,对于那些很快会进展到重症,甚至肺炎的病人,早期对激素合理的使用非常关键,如果病人出现呼吸困难,走路有点喘,都是抗炎症治疗的最好时间节点。如果都要到大医院排队六七个小时拍ct,看到有肺炎再用药,可能错过最佳的黄金时间。

在张文宏看来,通过这样强化社区卫生应对能力,匹配相应的医疗资源和技术力量,就有可能应对大规模的传染性疾病。不仅仅是新冠,这套方案将来同样适用于对慢性病的管理,包括糖尿病、病毒性肝炎、结核病、老年痴呆症、心脑血管疾病等的早期干预。“如果没有强大的基层卫生医疗机构,这些都是做不到的。但这绝不是买台ct就能解决问题的,而需要一套完整的医疗管理系统。”

张文宏说:“将来有可能继续出现数波的新冠流行,具体什么时间不清楚,但我们对于大流行的管控,一定是不断追求确定性的过程。除了医疗资源,我们的科技资源,还有一系列社区管理都要跟上,这样我们的未来就会充满希望。”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