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五年,省人大常委会交出了怎样的“成绩单”?今年,河南有哪些立法“新动作”?
【资料图】
1月15日,在河南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受省人大常委会委托,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亚作省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
五年来,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共制定省本级法规44件
报告显示,五年来,省人大常委会共制定省本级法规44件、修改32件次、出台具有法规属性的决定4件、废止18件,审查批准设区的市法规177件,对601件规范性文件进行备案审查;听取审议省“一府一委两院”报告84个,开展执法检查27项,组织专题询问7次、专题调研16项;就有关重大事项作出决议决定46项,各方面工作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
报告提出,省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立法。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制定修订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气候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条例、水污染防治条例、节约用水条例、土壤污染防治条例、绿色建筑条例、水土保持法实施办法等法规。统筹全省生态环保领域立法,审查批准设区的市关于大气污染防治、河湖水系保护、城市园林绿化、农村污染治理等方面的一系列法规。
本届以来,省市两级人大共制定修订涉及生态环境保护的法规112件,为历届之最,基本形成了内容齐全、结构严密、内在协调的环保法规制度保障。
在“小切口”“小快灵”立法上取得实质性突破
报告提出,省人大常委会不断丰富立法形式。注重对症下药、量体裁衣,在“小切口”“小快灵”立法上取得实质性突破。
餐饮服务从业人员佩戴口罩规定只有9条942字,中原科技城总体规划管理条例9条815字,让人看得明、记得住、好执行,走出了精细立法、精准立法的新路子。加强对设区的市立法工作的指导,统筹推动各地出台一批形式多样、务实管用的法规。
在监督工作方面,五年来,省人大常委会开展与民生相关的监督项目74个,占所有监督项目的一半以上。
高度关注教育事业发展,听取审议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全面改薄”、职业教育工作情况的报告,开展高等教育法执法检查,专题调研“双一流”建设情况,对城市新区中小学校建设实施跟踪监督,实现对教育各阶段监督的全覆盖,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高度关注人民生活品质提升,听取审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情况的报告,推动城乡群众生活环境持续改善;听取审议文化产业发展、黄河文化保护传承与弘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报告,督促加大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力度,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高品质文化需求。
为2023年工作“划重点”:围绕开发区建设等开展省本级立法
报告提出,2023年,省人大常委会要积极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保证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落实到人大工作各方面、各环节、全过程。完善民主民意表达平台和载体,充分发挥基层立法联系点作用,深化拓展代表联络站功能,深入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示范点建设,实现人大工作和代表履职“双下沉”,把各项工作建立在坚实的民意基础之上。
着力推进高质量立法。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紧扣大局、立足急需,以良法促发展保善治。充分发挥人大立法主导作用,科学编制五年立法规划,组织实施年度立法计划,重点围绕开发区建设、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资源保护、未成年人保护、医疗卫生、交通安全、革命文物保护、人大工作制度等开展省本级立法。加强对设区的市立法工作指导,推动区域协同立法,提高全省立法整体效能。
切实增强监督刚性和实效。实行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把宪法法律赋予的监督权用实用好。紧盯高质量发展,听取审议“十四五”规划纲要实施中期评估、高标准农田建设、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矛盾纠纷预防化解等情况的报告,重点围绕省科学院发展促进条例、乡村振兴促进“一法一条例”、就业促进“一法一条例”等开展执法检查。紧盯生态环境保护,听取审议相关报告,开展湿地保护法律法规执法检查。紧盯民生保障,听取审议义务教育“双减”、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等情况的报告,开展职业培训条例执法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