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郑州市支持产业研究院建设实施方案》印发实施,获评的研究院将连续3年得到科研经费补助,最高每年可获800万元。方案的出台,让科研工作者倍感鼓舞,同时也让我们的科技创新明晰了方向。
产业研究院是构建创新链中的关键一环,为科技与产业、企业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搭建桥梁。作为河南首批省级产业研究院,由河南讯飞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牵头组建的河南省人工智能产业研究院,在贯通产学研用、人才培育和集聚方面,起到了标杆性的作用。
(资料图片)
【产业】
数智化是产业必修课
很多80后、90后甚至00后都还记得被作业“支配”的日子,在过往的实际教学中,不同程度不同成绩的学生,进行的日常练习在某种程度上确实是没有差别的。而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孔子所说的“因材施教”这个2500多年都解决不了的问题,有望画上休止符。2021年7月,由河南讯飞建设实施的金水区智慧教育项目正式启动。项目主要包括教育教学基础环境提升、“互联网+教育”大平台、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创新、师生信息素养提升等四大工程。目前已完成20所学校的全面建设,服务教师2300人,学生2.1万人。
问卷调研统计发现,金水区师生在规模化常态化使用智慧教育工具后,批改负担减少43%,学习效率提升64%,教师教学压力减轻,学生学习效率明显提升。
在基层医疗方面,面向基层医生,河南讯飞在金水区推广智医助理辅助诊疗系统,为基层医生提供辅助诊断建议,推荐优选治疗和常见用药、历史相似病例供医生参考。
智医助理辅助诊疗系统已在全区2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线。截至目前,基层门诊病历总数达58.5万份,诊断符合率由上线之初的75%提高到90%,病历规范率由上线之初的53%提高到91%。
河南是农业大省,农业品类广,产业规模大。河南省人工智能产业研究院挂牌运行伊始,在利用科大讯飞人工智能核心技术优势开展工业智能、工业互联网平台等领域立项研究的同时,围绕农业大省实际,把智慧农业设定为产业研究院的主研方向。经过一年多的长足发展,产业研究院的智慧养殖产品已在豫晋粤冀浙新等地落地应用;智慧农贸和农业大数据业务已在苏州、武汉等多个城市落地,进入市场增量推广阶段。
“数智化是产业的必修课。”河南省人工智能产业研究院院长闫润强说,随着人工智能在教育、医疗、农业、工业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以新一代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已经到来。
【行业】
人才集聚是产业发展根本
发展人工智能,数字化是第一步。闫润强说,数据收集上来,如果不进行分析,不进行应用,数据也就无法发挥其价值。从物联网到数字化到智能化,中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业内人士分析,大数据也是生产力。目前国内的龙头企业基本都实现了数字化,但数字化是第一个环节,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挖掘数据价值,才能达到智能化。而人工智能的跨越发展,离不开行业人才队伍的储备和行业生态的沉淀跃迁。
闫润强说,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才层次是金字塔形的,最上层的10%是科学家,中间是做技术开发、研究的人才,占30%,剩下的是工程应用技能型人才。
一流高校的智力资源强,这正好是河南需要下功夫的地方。他说,第一层的高层次专家少,但可以依托省科学院、省重点实验室、郑州大学、河南工业大学等高校引进高级人才。河南的技能型人才多,在这方面优势突出,当前我们需要抓住第二层的技术开发、研究性人才聚集和培育,通过核心技术的研发、卡脖子技术的攻关,来助力河南产业的升级改造。
“我们不但实施筑巢引凤,更重视聚凤成巢、强巢养凤。”闫润强在强调行业人才汇聚引育的重要性时,提出了他们自己的招才引智机制创新。平台引才、项目育才、生态聚才的用人理念和围绕产业谋创新、务实创新聚人才、用好人才促产业的融合发展思路在河南省人工智能产业研究院得到充分的落实,在未来也将会释放出更加强劲的体制机制动能。
【创新】
产业研究院开新篇
河南省委书记楼阳生对产业研究院提出了五个方面的要求:加强应用研究,完善创新链条;聚焦产业发展,强化协同攻关;贯通产学研用,促进成果转化;创设高效机制,激活内生动力;突出以用为本,集聚双创人才。
在河南省人工智能产业研究院,卡脖子技术、市场痛点、产业化前景是频繁被提出的问题,“实际需求”始终是叩问和丈量工作的试金石,也是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有机融合的落脚点。截至目前,产业研究院聚焦人工智能产业上下游生态,储备了算法研究、软件开发、工程化应用团队,围绕智慧农业、工业智能、政务系统和信息化平台等领域开展多个立项研究并进行市场化探索,从基础理论、应用研究、开发试制到最终产品的创新链条已经形成。
闫润强说,真正做到“让科研人员真正把论文写在中原大地上、落在产业发展上,转变为现实生产力”。青年教师到企业中开展科研工作,不仅能助力技术的突破,还能起到培养年轻教师的作用。
在高素质人才培养方面,河南省人工智能产业研究院与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协商共建智慧畜牧新兴专业,开展产业技术新型人才培养。研究院与河南工业大学开展硕博士入企实训项目,2022年核心研发岗位实习实训达32人次。
【激励】
政府发政策大红包
实验室完成“从0到1”的原始突破,产业研究院接下来完成创新接力,打通“产学研用”通道,实现“从1到10到100”的跨越,将创新成果商业化、产业化。
2023年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科研资源和企业需求的有效配置、精准对接,支持企业建设产业研究院、中试基地,推动创新成果中试熟化与产业化。
今年2月4日,大河报·豫视频记者从郑州市工信局了解到,《郑州市支持产业研究院建设实施方案》《郑州市产业研究院管理办法(试行)》印发实施。
文件提出,鼓励龙头企业或研发机构牵头组建集研发、中试、产业化、工程化于一体的创新联合体。2023年要培育建设10家左右市产业研究院;到2025年,市产业研究院要达50家,省产业研究院力争达20家。获评研究院将连续3年获科研经费补助,最高每年可获800万元。
“郑州市政府的扶持力度非常大,对产业研究院的发展也非常重视。”闫润强说,下一步政府相关部门还会推出相关细则,对考核机制进行量化。考核从主观分变为了客观分,产业研究院也将有的放矢地开展科研工作。
闫润强说,这也说明了政府部门希望产业研究院在人才集聚、人才孵化等方面做出更好的服务,在相关行业能起到更好的灯塔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