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沦为移动广告位】驾照销分、帮提公积金、信用卡办理……这些五颜六色的小广告近年来改换地点,从公交站、路灯杆、小区楼道逐渐转向共享单车。相较于位置固定的“城市牛皮癣”,它们更具隐蔽性,且流动性更强。

共享单车沦为“移动广告位”,不仅造成运营方损失,也影响了市容市貌。谁来治?怎么治?

“一天能撕一两千张”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在上海街头,停车区域共享单车上泛滥的小广告随处可见。静安区南京西路街道的一处点位上,6辆共享单车里5辆都被贴上了小广告,以“提公积金”“代开发票”等内容为主,还有个别涉黄信息。有的车座上层层叠叠覆盖了三张小广告,有的车杠上留下了铲完广告后的明显伤痕。

“这年头找一辆没有被小广告沾染过的共享单车真的太难了”“之前看到车筐上贴了小广告,停了车立马把它揭下,结果发现还是防水防撕材质的”……这些非法小广告让市民备受困扰,甚至还有小广告二维码直接贴在共享单车扫码部位,直接干扰市民用车。

运营方也是叫苦不迭。“上下班高峰期,我的工作主要是摆放、清理、调度车辆。下午的平峰期,主要负责清除小广告。”美团单车运维员周振春说,车座相对容易清理,而车身上的“牛皮癣”粘得牢,用铲子铲完还要喷除胶剂擦,非常费时费力。他估算了每天清理小广告的数量,“定定心心清理,一天能撕下一两千张。”

最让他烦恼的是,小广告贴纸总是白天清理掉,晚上又被贴上去,甚至不乏“这边清理那边贴”的尴尬时刻。周振春经常碰到正在贴小广告的人,“我们只能口头劝阻。他们觉得不好意思会走掉,回头等我们不在的时候再来。”

“牛皮癣”面临执法难点

上海的共享单车发展起步较早,面对顽固的小广告,目前尚未有对应的执法管理部门。

记者从上海市城管执法局了解到,城管执法部门针对共享单车的规范化管理,主要集中在车辆摆放方面,根据《上海市非机动车安全管理条例》第三十一条第二款进行执法,即互联网租赁自行车挤占人行道、车行道、绿化带等道路、区域停放的,城管执法部门应当通知互联网租赁自行车运营企业在二小时内予以清理。互联网租赁自行车运营企业应当建立专门管理队伍或者委托第三方及时清理车辆。

去年12月1日起施行的新版《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针对张贴小广告行为规范有类似条款,但没有指明是共享单车。

在实际操作中,共享单车“牛皮癣”面临执法难点,尤其是在现场取证方面存在难度。比如,以前非法小广告以留电话的居多,执法部门可通知电信管理部门暂停其通讯工具号码的使用。但现在是以微信二维码为主,处置就没有停机那么简单。此外,共享单车的流动性强,很难及时追踪。

呼吁更多“共享”力量

对于共享单车运营方来说,车身小广告不仅关乎运营成本,也影响着城市内的投放额度。

根据2021年印发的《上海市互联网租赁自行车服务质量评价及动态调整实施办法》,由第三方机构通过对包括张贴小广告在内的“车容车况”指标进行评分并纳入考核结果,与共享单车运营企业的投放额度直接挂钩。

近年来,运营方通过使用新材料、建立小广告清理工作标准、持续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等方式,努力遏制这一现象。不过,从当前路面上共享单车的情况来看,效果仍然有限。例如,哈啰在上海的大部分共享单车,车架使用了防粘贴涂层,依然不能彻底遏制。“贴不了车架,贴小广告的人就会把小卡片往车筐和挡泥板等处一股脑儿粘贴,车辆局部多了不少‘伤疤’。”哈啰单车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业内人士看来,共享单车治理并非靠一家之力就能实现,而是需要共享思维,运营方、公安、市场监管、城管、街道等多方共同参与,从源头上依法打击。

此前,哈啰在其他城市的部分街道发起过小范围撕小广告的活动,联合了居委、街道、城管等方面,不到一周的时间,一个街道撕下来几十斤小广告。工作人员将它们进行分类,对驾照分买卖、信用卡套现等涉嫌电信诈骗的内容,提报给相关部门进行封号等处理。

以此为借鉴,哈啰在上海正开展“城市清道夫”专项行动,并打算在全国推动落地。市民可根据撕下的小广告数量,去相应点位兑换骑行卡。“之后我们计划和街道合作,通过一定的奖励机制,动员更多的市民参与进来。”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