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交三航局东海大桥防护工程项目登上光荣榜,成为2022年度上海市重点工程实事立功竞赛优秀团队。

东海大桥桩基


(资料图)

施工海域内天气变化复杂,加之海上施工所抛填用的砂石原料供应受限……顶着各种压力,2021年5月,负责人毛娟龙带领团队来到东海,承担起205个桥墩下部群桩区域防护任务。

作为国内首个跨海大桥防护工程,在工艺工法方面没有任何前车之鉴,如何解决施工点离岸距离远、如何解决精准抛填难度大等难点,是落在项目团队身上的重担。

项目团队开展水上综合应急演练

由于水下沉桩均为群桩,直桩、斜桩彼此交错在一起,这让传统、成熟的直溜筒水下抛石工艺在这里吃了瘪。

“既然有成熟的声纳探测系统,能精准定位桩基位置,我们就将直改斜溜筒,调整角度将溜筒更精准的送到桩基内部。”负责人与团队在施工策划会上提出新思路令大家茅塞顿开,会上大家头脑风暴气氛越发活跃。“制作可伸缩的溜筒”“偏转角度设计为80度最合适”“二船合一”“实现全面自动化”,每位成员纷纷化身“发明人”,反复思考新一代抛石工艺船如何设计更合理。

东海守桥人

2022年1月,中交三航局自行研制的集砂石水泥料存放、混凝土搅拌、袋装混凝土打包、运输、抛填为一体的新型抛石溜筒搅拌船——“三航砼26(28)”顺利下水,两艘新船属于国内唯一适用于桩群内冲刷坑回填材料抛填的专用设备。正式启用下,目前单船单日抛填量最大可达1400立方米,相关技术获得国家实用型新型专利证书。不仅如此,项目团队在工程期间共申报发明专利11项,项目降本增效成果显著。

现场施工

东海防护项目是典型的外海、单船工程。现场自然环境恶劣,工作环境也是很多没有在施工船上工作、生活过的人无法想象的。所以在每位青年员工进入项目部后,项目部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如实告知他们工程的真实情况,让他们至少在心理上有个预知。项目部班子也会现身说法,以自己海上施工的切身经历来消除他们某些方面的顾虑。工程部技术部、安全部等相关部室会对他们作技术、安全交底,进行三级安全教育,播放工艺动画片、现场作业视频等。通过这些措施,新进青年员工在没上船前就对本工程有了直观的了解。

项目团队获三航局五小创新银奖

在实际中,有部分青年大学生即便先期在船上有晕船等不适应现象,但经过老同事的传、帮、带,绝大部分员工都能适应现场施工环境。一年多的时间过去了,当初青涩的大学生们也在9条主力施工船上,作为船舶负责人、安全责任人进行着项目管理工作。

由他们支撑起的一线团支部,在2022年,分别获得公司2021年度“五四”团支部称号、2021年度上海市“先进基层团组织”称号。他们充分利用台风、寒潮等不利作业的时间循序开展活动,尽可能地克服困难完成上级团组织、党组织安排的各项任务。

斜溜筒台车设备

18年前,在风高浪急的东海,三航人以过人的胆识和魄力,运用高效、科学的施工技术,仅用3年时间就建成了中国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跨海长桥——东海大桥,开创了中国外海超长桥梁建设的先河,为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如今,在这连接深水港区与上海市的唯一的陆路通道上,仍旧由三航人在守护。从“建桥”到“护桥”,三航,值得信懒。(图/文:傅骏杰)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