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施军出生于四面环江的鱼米之乡崇明岛,浩瀚的长江将崇明岛紧紧包裹起来,彼时的进岛方式只能通过客轮渡,造就了崇明岛相对孤立、封闭的局面。面对此情形,幼时的他,便立下志向要通过造桥建码头改变进出岛的交通方式。18岁的他考入了南京航校,成为一名准航道人,冥冥之中也与三航局结下了不解之缘。

1998年,南京航校毕业之后,他回到了上海,入职三航局,被分配到了长江口项目部。此时,长江口深水航道工程刚刚拉开序幕,自此,他便开启了深耕长江黄金水道治理二十余年的绚丽篇章。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这是过去二十多年,他在长江口工作生涯的真实写照,也让他与这片长江水域结下了深厚而浓烈的感情。“我一直觉得长江上日出日落时的景色是最美的;夜深人静时涌浪拍打船体的哗哗声是最动听的;船只来来往往的恢宏场景是最壮观的。”每每提到长江口,他总有说不完的话。

长江口工程是典型的水工项目,船舶设备的投入是工程有效推进不可或缺的先决条件,施工人员必须长期驻守船舶。水上作业又是赶潮水,尤其遇到抢工期阶段,人员往往是一两个月不下船,人不上岸,时间久了反而习惯了船只在江面摇摆的节奏。记得有次靠岸休息,下船伊始,施军总感觉道路两边的建筑也在随风摇曳,起初还以为身体出了什么问题,特意请假去医院做检查,结果一切无恙,原来是在船上待久了留下的“后遗症”。

成长之路,不会总是坦途,不会总是阳光普照;时常会伴随爬坡过坎,时常也会阴霾笼罩。铭刻在心的是一次“事故”,那时还是施工部部长的施军,负责水上铺排施工,一次铺排结束之后,就立马安排船机设备前往下一作业点,待扫测复核时才发现铺排搭接有问题,需要重新铺排,补排外加船机调动的直接费用就达几十万,吓得他不知所措。所幸时任204工程队队长庄文福,并没有因为施军的失误对他大加责骂和批评,而是耐心安慰道:工作失误在所难免,重要的是不再犯同样的错。随后,便心平气和地探讨原因,找出根源所在,然后立即进行补救,及时化解危机。有了这一次的经历,施军明悉作为团队负责人,尤其是一名合格的领头人,不仅要有担当,更要具备有容乃大的胸怀。

水上施工,夏酷暑冬严寒,其中的艰辛困苦,只有身临其境才能真正体会到。在长江口南槽航道治理一期工程施工期间,301铺排船是我们的当家主力船,但面对高温酷暑天气,船上的吊机室并没有安装空调,每天的施工效率较低,作业功效有限,既浪费宝贵的作业时间,也给项目部增加了台班费用的支出。为此,一时间向公司当时分管船机设备的副经理邵海荣汇报了这一情况。邵总第二天便亲自带队,安排专人对现场所有作业的吊机室补装空调,为提高施工工效创造了条件,为后续完成1.1亿元施工产值奠定了基础。从这件小事上,让施军更加意识到作为一名项目带头人,关键时刻不仅要有当机立断的魄力,更要有着眼大局的决断力。

“向管理要效益,争取利润最大化。”一直是施军信奉的准则。总结过往长江口工程决算经验,发现,以往工程决算时主要材料总是超量,最容易出现亏损,想要盈利还需另辟蹊径。砂和石块是长江口整治工程使用最多的材料,以往都是单价合同,具体数量在决算时根据现场签单核算,这样一来,实际使用材料量会远远超出预算量。于是,施军决定改变计量方式,采用断面包干形式,在施工中让协作单位按设计断面量控制,这样既有利于提高协作队伍主动控制施工质量又能减少人为浪费。福姜沙标段仅块石抛填一项就有约160万立方,依据此法,对分包单位实施断面方量控制,在合同中给予部分流失量和沉降量让利,仅此一项就带来丰厚的盈利收入。

长江深水航道项目先后获得了国家优质工程金奖、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交通部水运工程质量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等诸多奖项。施军个人也收获了国家优质工程突出贡献者、全国水运建设优秀项目经理、全国工程建设优秀项目经理、上海市重点工程实事立功竞赛建设功臣、上海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这些沉甸甸的荣誉既是对施军和团队的肯定,也是激励前进的动力。(陶双)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