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7月5日中午,在沭阳县新河镇周圈村,周一凡刚忙完上午场的直播,就一头扎进自己的盆景工作室内,小心翼翼地对几株柏树盆景修枝整形。再过几小时,它们就要被送到村头“花木集市”上参展,周边几个“头部主播”将联播带货,花的品相越好,越容易卖出好价钱。
周圈村是“沭派盆景”发源地,这个几千人的村子,与花木盆景结缘已500多年。在第三届中国“淘宝村”高峰论坛上,周圈村获得“中国盆景淘宝第一村”称号,全村开出400多家盆景网店。从最早的盆景线下卖,到十几年前盆景网上卖,再到这几年盆景直播卖,周圈村村民“踏浪”互联网经济,把世代相传的盆景生意做出了名气和名堂。
去年底,记者随“拼出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图景”全媒体新闻行动走进周圈村。当时,全村已是“有灯火处有直播”的热闹景象,但还未形成如今的线下大集。短短半年多时间,这份热闹从线上辐射到线下:每隔三到四天,村民们就把家里最得意的盆景集中在一起,由各大主播一起带货。今年春节开始,“花木直播集市”逐渐在周圈村成形,已累计开展50多场,场场热闹非凡。
“周圈村共6022人,上半年盆景销售额近2.3亿元,几乎每家每户都把手机作为新‘农具’,做起了电商新农业,变成了网红新农民。”周圈村党总支书记胡义品坦言,过去几年,随着沭阳全县花木产业异军突起,周圈村的花木产业乘风而上,进入高速发展通道,但看到行业“单兵作战”特性和本村人口的局限,周圈村隐约感到“以个体为单位进行花木直播”模式的发展瓶颈。今年元旦刚过,新河镇党委政府为周圈村提供了发展指导,“花木集市”即是村里的第一个变化。
“在直播间隙,很多花农会把家里的花卉、盆景搬到屋外以供交流、转卖,这是根植在几代人血脉中的习惯。”胡义品介绍,受村民在生产生活中创造的交流模式启发,村里挑出一块约4亩大小的空地,引导花农集中展示各自的得意之作,同时邀请周边的“顶流”主播现场带货,“线上线下一起赶集”的热闹景象就应运而生。
“花木集市”为小主播带来大场地,也为老匠人打开新销路。“我打理了40多年盆景,对世代相传的盆景制作手艺很自信,但直播卖货确实比不过年轻人。同样一盆花,专业的主播能帮我卖出好几倍的价格。”村民周善威告诉记者,他现在可以不考虑销售的问题,定期拿出一批品相较好的花木盆景,交给村里的年轻人代为销售。同样的,村里不少擅长直播的年轻人,也不再分出精力和金钱租场地、雇花匠。他们将“花木集市”作为货源地,专精直播业务,与老周这样的园艺师“合作分账”。
园艺师、主播、运营顾问、寄养托管……随着“花木集市”一子落定,其他变化也在周圈村悄然开始,最易感知的,就是越来越多的村民都在“花木电商”这条庞大的产业链上找到了各自的精准定位,各类与“花”相关的职业形态,出现在这个只有1137户人家的小村中。今年以来,得益于新河镇日常开展的各类专题培训,周圈村已新增初、中级园艺师57人。
“今年开始,咱们村好像成了一家‘集团公司’,大家围绕‘周圈’这个品牌共同发展。”曾在苏州一家互联网公司工作5年多,如今回到家乡创业的钟朋有感而发,虽然没有具体的“市场部”“营销部”等,但村民们在各司其职的同时,逐渐有了明确分工。胡义品还专程开通了“@周圈村支书、助力乡村振兴”直播间,每天向网友介绍本地的花木盆景历史和产业发展特点。
“在传统花木产业发展中,商家以个体为单位,缺乏统一指引,盆景质量参差不齐的情况制约产业进一步发展,很难走出现代化、规模化道路。”新河镇党委书记乔德素介绍,周圈村通过党总支搭台、新村干唱戏、“集体+群众”共同受益的模式,由村集体统筹推进品牌打造、树立市场标杆和产品标准,汇聚起全村各个家庭单位的力量,形成了主播增“粉”、群众致富和集体增收的多方共赢格局。(孙旭晖 朱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