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张骜 方非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那是因为有人在为你负重前行。”在大栅栏街道涉疫胡同里,志愿者们化身“搬运工”,寒冷的天气里为居民提供着暖心的服务。
1.26平方公里、9个社区、2980个平房院,这就是西城区大栅栏街道。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小山”一样的塑料袋里装着西红柿、青椒、茄子,搭配香蕉、苹果、橘子,铁树斜街社区封控区内,两位志愿者对着手机上的信息,将食品袋整齐码放在小推车上。一人拉,一人在后面扶着,向着前面的小胡同出发。
“天冷了,这些要挨家挨户送到居民手中,我们得快着点。”他们说,这是街道给涉疫封控区居民准备的蔬菜包,几天来,志愿者们都是小跑着上门送菜。
杨志敏阿姨和张书同大叔,平日就爱参与志愿服务。此次他们身体力行,加入到流调工作中。
西河沿社区的张浩威和郭利利这对夫妻志愿者,为彼此穿戴好防护服。
看到今天的蔬菜包里有爱吃的豆角,居民陈女士露出了笑容,原来,小小的蔬菜包不仅有标配,还可以根据居民需求进行订制。
“社区帮我们联系了樱桃斜街1号的便民菜店,菜店老板拉了个订菜微信群,大家想吃什么菜,都能尽量满足。”陈女士说。
“喂,您是刘先生吗,我是社区的,请问您去过……”前门西河沿社区办公室内,杨志敏和张书同一边流调,一边记录着。社工们几次给两位老志愿者换热水,他们都顾不上喝。
党员志愿者们将果蔬、副食品一一精准分配。
寒风中,身穿防护服的志愿者将一份份爱心物资送到辖区涉疫的胡同居民手中。
大栅栏街道很多门店的商户纷纷加入社区抗疫志愿者队伍。
“两位是我们社区志愿者的榜样,平时就积极参与社区各种服务,这波疫情以来,主动请缨帮助社区开展流调工作。”前门西河沿社区党委书记张晨茜说。
冬日虽冷,可正如志愿者所说: “只要我们多为群众想一点,多做一点,就一定能保障好大家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