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韩梅 张立朝

今天是农历腊月三十, 又是一年春节到,也是疫情防控政策优化后的第一个春节,选择乘坐高铁回家团圆的旅客越来越多。为了让春运中的旅客过一个平安年、幸福年,京张高铁铁路人坚守岗位、默默耕耘。他们中,有这样一个兄弟连,趁着高铁240分钟“天窗点”,夜半在零下23摄氏度的室外,给铁轨除冰检修,及时排查故障、守护着千家万户的平安团圆。

冬日的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太子城小镇,寒气逼人。凌晨3点,大多数人沉浸梦乡的时候,京张高铁张家口工务段太子城站综合维修工区工长马帅和他的兄弟连,正扛着30多斤重的鼓风机,拿着铁锹,在风雪中“暴走”。道岔设备检查和除雪、绝缘设备和WJ-7扣件检查、道岔轨件状态检查和除冰、轨道平衡值检测……这些操作,他们一气呵成,十分娴熟。


(资料图)

太子城地处燕山山脉,是北京冬奥核心赛区之一,京张高铁贯穿而过。这里平均海拔超过1500米,平常有8级大风,最低气温达到零下30摄氏度。山坳里难见太阳,年均存雪期达180多天,“白毛风”刮在身上,再厚的衣服都会被打得通透。

太子城站是京张高铁唯一的冰雪站区,每年10月到来年2月底,每天深夜12点半到凌晨4点半,所有列车停运进入240分钟“天窗点”,马帅们穿上电加热棉衣,打着光,检查钢轨、道岔、轨枕、道砟等铁路线路和相关设备是否有问题,并及时对出问题的铁路线路及桥隧设备进行维修。他们一晚上少则跑四五公里,多则绕行上百公里,日复一日,周而复始。

1月17日深夜12点半,记者和马帅们一起深夜护路。

完成工具清点、区段核检后,大家踏着积雪进入作业通道门。“今晚气温零下23摄氏度,还有大风,能穿多厚穿多厚。”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的马帅对记者说,然后他又转向队员,寒风中他大声叮嘱:“我们要对站内15组道岔和4条股道进行除雪铲冰作业,时间紧,任务重。气温低,结冰快,咱们先把轨道上的冰块凿松再除雪。”

深夜里,严寒中,摇摇晃晃的头灯映射下,5个身影快步跃上道岔,用大铁锹铲冰,轨道上的坚冰被凿起,只听“呼”一声长啸,寂静的夜空被打破,队员手握的鼓风机响起,瞬时冰花四散,冰粒打在脸上,钻入衣领、鞋袜,记者感到寒冷难耐,而5个身影始终奋战在轨道上,没有丝毫退却。这些“90后”深夜护路人,平凡的身影像夜空中的星,照亮前路。

道岔除冰结束,已是凌晨3点,马帅取出电子道尺,蹲在轨枕旁,将尺子稳稳落在铁轨上,再前后轻轻挪动位置,两条铁轨的间距和高低数据便清晰显示出来。“只有轨道间距和高差保持在0.5毫米内,疾驰其上的高铁才能平稳顺当。”马帅一边测量一边解释,“这是保障旅客乘坐这条智能化高铁时舒适性体验的关键。”

一公里轨道,大概有1600多根轨枕,粗略计算,完成一晚近10公里的测量,起码要蹲起1800多次。这样的重复动作几乎是“马帅们”每晚的必修课。

凌晨4点半,马帅和兄弟连结束了检修任务返回宿舍,他们准备今年三十晚上吃顿饺子再接着上岗……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