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张蕾

“我国创新药产业已初具规模并保持着快速发展势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知识产权学院院长马一德在全国两会上呼吁,借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全面实施的契机,推动药品监管国际合作与互认,让我国创新药走出国门。

马一德以癌症免疫治疗药物PD-1单抗举例,“国产PD-1单抗的快速跟进,使部分跨国药企的同类产品在中国年治疗费用降至欧美市场的十分之一左右。治疗费用优势显著,药物安全性与有效性也毫不逊色,甚至在某些适应症领域疗效更优。”在马一德看来,价格合适且疗效理想的中国创新药,质量上已具备走向国际市场的实力。

他建议,以RCEP国家为试点,推动与重点区域的药品监管合作互认,将创新药纳入协定谈判内容和合作框架,增加国家药监局出具的药品出口销售证明(CPP)的影响力,让中国的CPP成为药品国际化的“入场券”。以疾病负担较重的恶性肿瘤药为试点,与RCEP国家有关专家定期开展监管协调和沟通交流,以期建立RCEP区域药品监管协调机制,实现持有中国药品注册证产品在RCEP国家被优先接收和加速审查。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