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李博
您有多久没花过现金了?随着“无现金”社会的发展,扫码支付成了大多数人首选的支付方式。
现金还能“畅通无阻”地花出去吗?近日,记者随机选取了地铁站、机场大巴、公园景区等几处公共场所分别进行了体验,发现有的场所对现金支付“拦路设卡”,但也有一些场所“只收现金”。其实,无论是电子支付还是现金支付,两种支付方式都是必不可少,都应该得到尊重。单一的支付方式无疑损害了消费者的选择权。
(资料图)
尴尬1
纸币投入口被“堵”上了
点位: 多座地铁站内的自助售货机
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一些原本支持现金支付的自助设备,如今却开始“拒收现金”。
在地铁10号线草桥站,刚刚从大兴机场过来的周先生在自动售票机上买好了地铁票,准备拿着找零的硬币买一瓶水解解渴。可当他走到站内的自助售货机前才发现,原本投币口的位置竟被黑色的塑料胶布挡住了。售货机的纸币投入口还贴着一张字条,写着“不支持纸币及硬币,仅支持微信支付宝。”
“机器明明留了硬币和纸币的投币口,为什么现在却堵住不让用了?”周先生对此疑惑不解。
“拒收现金”的自动售货机,不止这一处。记者走访多座地铁站发现,站内的自助售货机如今都已不再支持现金支付。有的自助售货机上写着“推荐使用微信、支付宝支付”,硬币投币口还钉上了铁钉;有的售货机可以投入硬币,但投入之后硬币却直接落入退币口,根本“吃不进去”。乘客想要购买商品,只能通过屏幕扫码的方式购买。
地铁站内的自动售货机,硬币投入口被钉上了钉子
尴尬2
现金买票只能坐到终点站
点位:首都机场巴士
“现在首都机场巴士很多站点实行无人售票,在此类站点无法直接现金购票,若想乘车的话只有在微信小程序上购票,给不方便用微信的人带来很大不便。”近日,有乘客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上发言,希望机场巴士能增加车上支付或一卡通等购票方式,方便更多乘客。
机场巴士到底能不能用现金买票?记者在安贞桥附近的上车站点看到,站点附近依旧保留了一处有人值守的售票亭。不过站点内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站点不再对外售票,车票需要搜索机场巴士公众号线上购买。当记者提出希望使用现金购票时,这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您得等车来了,有些司机可能会在车上售票。”
在机场巴士到达站点之后,售票点的工作人员向司机说明了情况,不过司机却告诉记者,目前乘客从市区出发都要刷码检票,如果坚持现金付款,只能坐到终点站后,再单独拉到机场到达口外的售票亭买票。“公司不让我们私自收现金。”司机说。
记者注意到,2021年4月,人民银行营管部对拒收现金等行为的行政处罚进行公示。其中,北京民航安乐出租汽车有限责任公司被处以警告,并处10万元罚款。而这家公司,正是机场巴士的运营单位。
尴尬 3
现场购票窗口悄悄关闭
点位:恭王府等部分旅游景区
一些旅游景区也出现了类似情况。近年来,各地旅游景区开始实行门票预约制度,然而在预约制度推广的同时,一些景区却悄悄关闭了现场购票窗口,游客使用现金购票的难度大大增加。
在恭王府景区,检票口对面的综合服务处门口,显示“恭王府博物馆实行全网售票,请您扫码购票,老人如扫码有困难,请到观众服务中心爱心窗口寻求帮助。”
记者注意到,现场一些游客原本准备使用现金购票,但工作人员却表示“目前只能线上购票”。有的游客本身对手机操作并不熟悉,在窗口前拿出手机询问工作人员如何操作,捣鼓了三四分钟,才最终买好了票。
恭王府综合服务处门口,游客向工作人员咨询线上购票流程,现金购票却困难重重
明明工作人员就坐在窗口内,为什么不能在窗口直接售票?这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从2019年开始,恭王府采取线上预约电子门票,如果在网上预约时遇到困难,可以协助游客进行预约。在现场,记者一再要求使用“现金购票”,不过这名工作人员却一直要求记者证明自己手机购票遇到困难,才能使用现金购票。一番争论后,这名工作人员才松口,同意为记者现金购票。“到旁边的窗口买票!”随后,一旁现金购票窗口的卷帘门被打开,只用了不到半分钟的工夫,就完成了现金购票。
规定:拒收现金涉嫌违法违规
拿着现金消费却找不到能接收的地方,近年来,针对这样的“尴尬”场景,央行和各地相关部门多次发起打击整治拒收现金行为,然而,对现金支付的歧视行为却仍然屡禁不止。
2020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就规范人民币现金收付行为发布第18号公告,明确要求“各类主体均应尊重公众支付方式的选择权”,强调“不得采取歧视性或非便利性措施排斥现金支付,造成数字鸿沟”。
公告提到,行政事业性收费单位和社保、医疗、教育、水电煤气等公共服务类收费,收费单位或其委托代收机构要具备人工现金收付通道,由人员值守并收取现金。铁路、道路客运等交通运输单位应设置现金收付通道或提供转换手段。大中型商业机构特别是批发和零售业、餐饮和住宿业、居民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经营场所,应设置现金收付通道。
这份公告中也对自助售货领域的现金支付渠道提出了要求。其中规定自助售货机、自助售票机等机具生产厂商与服务提供商在研发、提供机具和服务时要充分考虑现金收付需求,做到多种支付工具兼容,不得排斥现金支付。
插曲:“只收现金”也挺让人着急
除了不收现金的情况,还有一些场所至今仍坚持“只收现金”,不支持电子支付,同样也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今年“五一”期间,小胡和朋友一起去古北水镇游玩。当回程准备搭乘古北水镇专线公交时,车上的乘务员告知小胡,车费只接受现金付款。
“一个人要48元,但我们一行五个人一起凑,才凑出了100多元,根本不够买票的。”小胡说,眼看着发车时间将近,同伴找到了附近的便利店准备换钱,但店主也没有那么多的现金。最终跑到附近银行找到ATM机,才取到了现金。
在车上,小胡和身边的乘客聊天才了解到,这趟专线其实也可以通过小程序提前预订车票,但是网售的车票数量十分有限,大多数人只能在上车时现金购票。“明明就是一辆公交车,不接受扫码支付,也不能像公交车一样刷卡,确实很不方便。”小胡说,希望这趟旅游专线能增加非现金的支付方式。
记者手记
应给消费者更多“支付”选择权
移动支付时代如何避免“现金困境”?近年来,电子支付已经成为绝大多数人的使用习惯,与此同时,现金倒成了“添麻烦”的对象。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一些单位明知道拒收现金是违法违规行为,但仍然对现金支付采取了歧视性、非便利性措施。嘴上说着“接受现金”,却给现金支付“使绊”,让现金支付平添了种种限制和不便。
电子支付只是支付方式的一种,而非唯一。商家以各种理由排斥现金支付,不仅损害了人民币的法定地位,也强行剥夺了消费者对支付方式的选择权。相比电子支付渠道,接受现金支付会增加找零、清点等工作负担,一些商家为了图方便、图省事,就刻意增加消费者使用现金支付的难度,实则是一种与己方便的自私做法。
同样,“只收现金”的做法也是极端的。如今“一部手机走天下”,许多人出门的时候没有携带多少现金,“只收现金”同样会增加不少麻烦。其实不论是现金支付,还是电子支付,商家都应该保留相应的支付渠道。在支付方式上,各界应该给予公众更多自主选择的权利,让所有人都能够从容地选择自己的支付和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