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安然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我们就是在大伙儿的视线之外,尽自己的力量,维护着审判执行工作安全,保护着诉讼参与人的合法权益。”

——豆鹏

6月6日上午,记者走进通州法院的安检大厅,准备进入的当事人正在依次接受安检,一切井然有序。和记者在很多地方见到的不同,靠墙摆放的防暴盾牌,盾面向里,把手朝外,看上去支支棱棱,全没有“秩序之美”。法警豆鹏微笑着对记者说:“牺牲美感,能给我们换来一到两秒的时间,关键时刻,这就是整个法院的安危。”

站在记者面前的这位挺拔精干的法警,可是一个有心人。

豆鹏的电脑里存着全国几乎所有涉及法院的突发事件视频资料,其中发生在外省某法院门口的一段法院门口持刀行凶案,最为惊人。“人家持刀冲进来了,法警虽然赤手空拳,也要冲上去顶,难道还能让他进来?但代价太惨重了,应对的方法,得变一变。”

应对各类突发事件,是法警日常工作的重要部分。一切改变,都要从细节处做起。法院公共区域的窗户只能开启10厘米,永远不能完全打开;饮水机里的热水,从之前沸腾的100度调整为现在的50度;法院的各种防暴器械,分散到各审判区、各个执勤岗位,连摆放方式,原则都是“一切为了实战”。“光滑的盾面朝前,显然好看得多,但是您看……”说着,他把盾牌的盾面向外,再去拿:先得扣住盾牌边缘,调转方向,再去抓住里面的把手,将盾面朝向记者。“多这两个动作,少说一两秒钟,还得是我们法警临危不乱的前提下。但是现在,一把就能抓住把手,有了家伙在手,无论对方拿刀拿棍,都不在话下了。”

“在法庭内突然动手的情形虽然很少,但以财产分配为主要诉求的离婚案件中双方在法庭内推搡、动手的情形发生概率较高。”有了数据的支持,豆鹏将法警的执勤岗位也做了相应调整,尽管民事案中法警不用出现在法庭里,但在通州法院第三审判区,负责家事案件审理的几个法庭附近,每逢开庭,必有法警值班,保证法官只需要在庭里喊一声,支援警力能够瞬间到位。豆鹏牵头作出的大量细微之处的改变,悄无声息的让法院内部环境变得更加安全。

从警第三年,豆鹏遇到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突发事件:一位因纵火被宣判的被告人,在羁押通道内突然暴起,袭击法警。“这个人一米八五,极强壮,听说还练过武术。宣判后,我们押解他上警车,结果他突然就动手了……”这件事对豆鹏后来的职业生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我们工作中还是有漏洞,虽然当时我们成功处置了这起突发事件,但事后来看,处置的过程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 2020年,经过重重选拔,他成为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警察教官之后,将监控中的全部场景剪辑到一起,让参训法警们一帧一秒的细看,挑出其中的问题,再结合各自的实际工作环境,寻找每个人在工作中可能出现的漏洞。“多在这些案例中找漏洞,自己才不会成为案例。”这是豆鹏一直告诫自己和法警同仁们的话。

2017年,豆鹏牵头成立了通州法院法警应急处突分队,负责处理法院内外的一切突发事件。他回忆说,最初,如果在庭审现场里出现意外,例如当事人互殴,甚至殴打他人,法官会立即一键报警,然后调动最近的法警前往处置,基本能够保证1分钟内到场。

成功解救自杀的当事人、保护受到威胁的法官、在赴外地执行期间正面对抗当地的不法团伙……回望这些动人心魄的经历,豆鹏说,大部分当事人走进法院,关心最多的永远是自己的案子怎么审,法官、律师怎么维护自己的利益,多数人可能不会在意法警。“我们就是在大伙儿的视线之外,尽自己的力量,维护着审判执行工作安全,保护着诉讼参与人的合法权益。我们会尽量提前把一切危险因素消除掉,如果真遇到那些谁也不愿意看见的、消除不掉的危险,该冲,还是得冲上去。警徽之下,唯有责任。”豆鹏说。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