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副中心报 | 作者 陈施君
最近去城市绿心森林公园里的市民会发现,福泽湖多了一道温馨的景观:七只萌萌的小鸳鸯跟在妈妈后面,在水中欢快地游弋。您可能不知道的是,这七只小鸳鸯的妈妈,是2021年北京动物园野化放归的鸳鸯一代。四处游历两年后,它再次回归绿心,在原始栖息地产下了“鸳鸯二代”。北京动物园的专家也首次在绿心抓拍到了小鸳鸯“跳巢”的珍贵影像画面。
绿心公园21号巢箱鸳鸯出雏7只。副中心爱鸟会马德成/摄
(资料图片)
2021年7月,北京动物园鸳鸯保护项目组将24只人工繁育的小鸳鸯在城市绿心森林公园的福泽湖野化放归,它们年龄均在45天左右,具备飞行和野外生存能力。24只都佩戴了全国鸟类环志中心提供的金属环志和彩色旗标,其中8只佩戴GPS全球卫星定位追踪器。
两年间,这些鸳鸯们可没闲着。“根据定位数据,它们在副中心的活动地点主要在绿心、大运河森林公园一带,喜欢周边游的有去河北雄安的,飞得远的沿着太行山一路到晋中了,还有一只飞到了湖北。”项目组负责人、北京动物园研究员崔多英博士介绍。
虽然天南海北游荡着,但连续两年春暖花开之时,崔多英都观察到,一些佩戴环志的鸳鸯不远千里飞了回来。“这个季节是鸳鸯的繁殖季,它们依然记得自己的原始栖息地,回来繁育后代。”由于城市绿心森林公园树木树龄较小,目前还没有形成鸳鸯的筑巢场所——天然树洞,2022年起,崔多英将北京动物园的人工巢箱技术引入了城市绿心,今年还在洞口加装了视频监控设备,可以在线观测记录鸳鸯的繁殖进程。
今年4月,崔多英发现,有好几只鸳鸯雌鸟多次进出21号巢箱,总共在巢内产下了14枚蛋。“一般一只雌鸟会产大约11枚蛋,这些蛋应该是来自两只雌鸟,但有一只中途被赶走了。这是鸳鸯竞争巢穴的行为,位置好、朝向好的房子,谁都喜欢。”崔多英说。
接下来是约29天的孵化期。研究人员发现,鸳鸯每天的生活很有规律,雌鸟大约在早上5点半和晚上7点出巢觅食,约半小时后飞回巢箱继续孵化“大业”。雄鸟在做什么呢?“雄鸟们在这个季节会组成一个‘雄性俱乐部’,组团在附近吃吃喝喝,打打闹闹,也起到警戒警卫的作用。到了饭点儿会去寻找自己的伴侣一起出去觅食,吃完后送到家也不着急走,在枝头嗤嗤呀呀聊一会儿,仿佛在说,你开始孵化了,那我就玩去了啊。”除此之外,崔多英还意外地观察到,这只雌鸟佩戴环志,是两年前人工繁育、野化放归的鸳鸯,这让项目组非常振奋。
5月25日下午4点多,崔多英在线查看监控时惊喜地发现,有3只小鸳鸯破壳而出!它们有的跳到母亲的背上,有的很安静地趴在窝里,随后,越来越多的鸳鸯争先恐后地啄开了壳。“我判断,当天晚上它们会一直待在巢里,因为夜间鸟儿都很安静,雏鸟的卵黄囊仍可以供给足够的营养,不需要吃喝。第二天早上,等羽毛干透后,它们会特别活跃,随时可能会跳出巢,开始在水面上活动。”
为记录下小鸳鸯跳巢时的珍贵影像画面,崔多英连夜带着项目组来到通州,早晨不到5点就守在了福泽湖畔。5点半,雌鸟照例出去觅食。与以往不同的是,7点左右,它反常地来回出入巢箱两三次,似乎在检查周边环境,接下来一直趴在洞口向外张望。通过洞内的监控影像,研究人员发现,活蹦乱跳的小鸳鸯们不停地向上拱妈妈,雌鸟先是安抚,但渐渐“压”不住了。7点48分,雌鸟从巢箱探出大半个身子,反复确认外面没有危险后,一下子从洞口飞出,俯冲到了地面的草丛中。随后,一只调皮的鸳鸯宝宝伸出小脑袋,也学着妈妈的样子四处张望,接着轻盈地一跃而下。第二只、第三只……雏鸟们就像跳台上的运动员,动作轻盈矫捷,7只小宝宝都争先恐后地跳到了草丛中。
“通过辨别彼此的叫声,它们很快聚拢在一起。”崔多英说,此时陆地对小鸳鸯来说是最危险的地点,因为随时可能会遭到黄鼠狼、流浪猫、猛禽等天敌的袭击。刚出生的它们也不具备飞翔能力,所以只能在妈妈的带领下,一蹦一跳地走向水面。天性使然,接触到水的那一刻,它们立刻欢快地游起来。不过,小鸳鸯们依然很警觉,一发现周围有人,就立即钻进芦苇丛,再也不见了踪影。
最后,研究人员例行检查了巢箱,14枚蛋中,有7枚没有成功孵化,其中2枚未受精,有5枚能够清晰地看到里面的小鸳鸯已经成形,但由于未能成功出壳,遭遇了孵化后期死亡。之后,科研人员将通过扫描电镜对这些蛋进行研究,以进一步了解鸳鸯胚胎发育状况、发育规律。
“太兴奋了!我们守护了两年,为的就是这一刻。当年野化放归的鸳鸯,时隔两年后再次回到原始栖息地,并且在这里繁育了后代,这对于我们研究鸳鸯栖息地的特点、鸳鸯迁徙、繁殖的习性都有很大的价值。鸳鸯的栖息地要求有一定的森林覆盖和良好的水域环境,因此它们也成为了一个区域生态状态是否良好的重要指示物种,城市绿心森林公园虽然开园不久,但生态环境已经非常适合鸳鸯和众多鸟类生存。”崔多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