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瑞士名师、IB总考官:孩子总学不好语文?先看看他是不是“会提问、敢提问”!

看点 语文越来越重要,也越来越让挺多孩子感觉到“头疼”。阅读难做,写作难下笔...比起数理化,似乎实在无从下手。然而,在与IB中文届的两位大咖聊过后,我们找到了很多关于语文学习的诀窍与核心——而这一切的意义,又不止是学好语文,更包括孩子的思维品质及学习习惯的培养。

支持外滩君,请进入公众号主页面“星标”我们,从此“不失联”。

文丨柯察金    编丨Lulu


(资料图片)

早就听说,瑞士有帮很牛的00后。

苏黎世有个著名咖啡馆,里面走出去过影响世界的艺术思潮“达达主义”;数年前,一帮来自中国的00后孩子,也从这里出发,成立国际性诗歌组织“零零诗社”。

“零零诗社”每年主办一届“零零国际诗歌奖”活动,今年在上海交大附中的IB课程中心,举办颁奖典礼。前几天,外滩君也受邀前往,并在现场见到这些优秀的孩子:

当同龄人还在慨叹语文难时,他们的诗作,已刊登在国内外顶级刊物上;

不少人,甚至精通多种外语,可同时用中、英双语作诗;

捧起一本“零零诗社”出品的诗集端详,从编辑到封面设计再到插画,竟全是孩子们亲力亲为……

连著名诗人欧阳江河都对这些孩子说:“我得向你们00后诗人们学习。”

“零零国际诗歌奖”活动现场

外滩君观察到,“零零诗社”相当多的成员,都是在IB体系的名校学习;其中不少学业非常优秀,被剑桥、伯克利、南洋理工、多伦多等世界名校录取。他们身上所展现的语言方面的成熟与创造力,乃至个人的全面发展,亦可视作IB中文教育的成功。

新课标改革后,语文的地位大幅提升,成为主科中的主科。相应地,难度也水涨船高。

而今的语文,愈加要求孩子拥有审辨性思维,兼有学识、思考的广度与深度。而这方面,IB中文无疑有非常可贵的经验,值得学习。

借着当天活动机会,外滩君与IB中文届的两位大咖进行了深度交流。

一位,是“零零诗社”的创始人,瑞士知名华语诗人、瑞士国际学校副校长兼IB中文老师洪瑜沁。她先后执教于瑞士蒙塔娜学院、洛桑莱蒙尼亚学院以及阿尔特多夫国际学校;

洪瑜沁

另一位,蔚政伟博士,则是IB大学预科项目的总考官,课程审核委员会委员,IB中文学科的铺路者和开拓者,国内最早的IB培训官,很多IB领域的资深教育者,都曾经接受过他的培训。

蔚政伟博士

二位对于教育的实践与洞见,展现了语文教学的另一种可能;同时,也触及了孩子思维能力培养的核心,乃至超越了语文学习本身。

以跨学科思维学语文

很多孩子以为语文难,难点也许在于,它不如数学那么简洁、确定、客观,故有无从下手之感。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语文学习没有章法。

要说章法,现代诗恐怕是看上去最“没章法”的,无出其右者,以致于,现代诗在国内语文教学中,几乎属于严重缺失的状态——老师不讲,学生不碰,考试不考。

然而IB中文却独树一帜,不仅讲,而且讲透;不仅讲透,而且必考:

在IBDP“中文A:文学课程”(国际文凭项目母语文学)文学考核评估中,卷一(Paper1)要求学生对两篇没有读过的文章进行文学评论和分析,一篇是散文类文本,另一篇就是现当代诗歌;

而卷二(Paper2)的赏析论文,也可以选择诗歌这一体裁,对不同诗人进行比较赏析。

对选修IB高级课程的学生来说,学习现代诗歌,是无法回避的课题。

现代诗,真的不可学,不可教么?当然不。

洪瑜沁作为诗人时,保持着诗人的灵气;而在她教书育人时,则又格外踏实、接地气。

她坦言自己是“技巧型”、“TOK(认识论)跨学科型”教师。

其实,零零诗社的诞生,最初的动力正是出自她对于教学成果的信心:

2017年,她尝试抽出一些课外时间,教授学生诗歌创作。没想到短短几个月时间内,就有学生的习作发表在《绿风》等顶级诗刊上。

学生进步如此之快,不因为他们都是天才,而是掌握了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

洪瑜沁与上海交大附中IB课程中心校长姚瑞丹合影

洪瑜沁笑道,她教了二十多年中文,少有人知道,她其实本科是数学系毕业的。

听到这,外滩君也颇感惊奇——原来,这就是洪老师的“秘诀”所在——也正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她始终有一种数学性的思维。鉴赏也好,创作也好,都能提供给学生清晰的、可实践的步骤。

“任何学生根据我的方法,都能按部就班地写出一首诗来。”

我们常以为现当代诗歌是天马行空的,甚至被调侃成思维碎片+回车键。洪瑜沁则告诉学生:

跳跃性固然是现当代诗的特质,但诗人的思考过程不是跳跃的,而恰恰是完整的、连续的。任何诗歌创作,必须有一个诗性的逻辑关系。就好像面前有一篮子彩球,先拿出哪个颜色? 颜色之间怎样搭配才有艺术感? 这里面都是有选择性的,绝不是脑子里一团浆糊。

“常常有人说诗歌是‘无理之妙’,但我说,‘妙’得非常有道理。”

她以自己的诗歌《年味》为例,其中有一句:

小路曲折,

通向母亲的鱼尾纹

现代诗,看似从一个意象跳跃到另一个意象,但意象之间都是有关联的。“小路”,“鱼尾纹”,都是弯弯曲曲的,这种意象的陈列方式,就好比电影里画面蒙太奇式的剪切拼贴。

现代诗的这种奇妙特质,也回答了IB为什么要“大胆地”把它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载体:

不仅因为诗歌是“最高级别的语言艺术”,还因为,数学思维,或者说抽象思维,和中国古典诗歌并不那么匹配,但和现代诗却是天作之合。

现代诗里的‘现代性’表达、艺术手法如戏剧性、荒诞感、蒙太奇,是古诗词里鲜有的”,而这些东西,对于磨砺孩子的抽象思维大有裨益。

蔚博士称赞道:洪老师这样个性化的老师,她按照数学的方法来教诗歌创作,这正体现了IB,以及国家新课标所提倡的跨学科思维和教学。

洪瑜沁的IB学生,也同样普遍表现出多元的、跨学科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态度。在零零诗社中,有的是数学或物理达人,有的是最强大脑百强选手,还有很多是音乐创作者……零零后诗人们往往具有较强的跨学科思维,他们中的一些人成为优秀的跨界多面手斜杠青年,便不奇怪了。

“零零诗社”在苏黎世开社

此外,说到写作,包括习诗,在洪瑜沁的课堂同样是一个规范的、系统性训练的过程。

任何写作都是起于模仿,写诗也不例外。比如一开始,洪瑜沁就取她微信签名,即波兰诺奖女诗人辛波斯卡的一句诗:“我偏爱写诗的荒谬,胜过不写诗的荒谬”,让学生试着就这个句式仿写。

从由短至长,从练习字词开始,到一句,再到短诗,慢慢地尝试组诗、挑战长诗。“写诗、写作文都一样,上来就想鸿篇巨制是不可能的。”

洪瑜沁常对学生说,语文学习,既要有李白式的纵横恣肆、豪放无拘,又要有爱因斯坦式的严谨和条理性。

自主探究中,

炼出孩子的审辨之脑

IB中文在孩子的阅读方面很是讲究,可谓既广且深。

蔚博士在90年代初“白手起家”,在极少现成的参照体系的情况下,给IBDP中文打下最初的基础。

“那时候,国内外对于中国文学和文化的观念,非常之片面、破碎。我同意接受IB邀约的初衷,便是想要借助IB这样开放的平台和体系,去完整、全面地呈现中国的文学、文化的丰富性和整体性,帮助学生熟悉和了解中国文化;在此基础上,放眼世界语言文学宝库,选取经典,构建体系。”

蔚政伟博士为小诗人们做点评

在个人计算机未普及的时代,蔚博士每天“耕耘”图书馆,亲手查阅海量资料。教授美学出身的他,在制定IBDP阅读大纲之初,视野便极为开阔。选取教材从古到今、从大陆、港台到世界各个地区,时空跨度极大,也奠定了IBDP中文母语课程最初的审美格调和眼界。

在“中文A:文学课程”中(根据最新大纲),学生需要在11、12年级完成10本书左右的深度阅读——其中普通课程9本,高级课程13本,包括翻译作品、精读作品、同体裁作品及自选作品四大部分的阅读、分析、鉴赏和评论。

与传统的语文课堂相比,IB中文教育更加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用蔚博士的话来说,老师的身份是“引领者和启发者”,帮助学生通过仔细阅读文本,建构其意义。

首先,阅读什么,和阅读本身同样重要。老师推荐的书单,并非填充名著了事。一位好老师的指引,能让学生少走许多弯路。

洪瑜沁自身作为著名华语诗人,选书可谓恰如其分、精准合适。比如在教授IBDP文学课程第三部(旧大纲)时,她给学生选了顾城、洛夫、北岛,最后是海子,共4位诗人的诗集。

“先从易于上手的诗人开始,如果一上来就学海子,可能玩不转的。”

其次,引领者带好头,把探究的主动权放还学生。

四个诗人的集子,洪瑜沁各选大概20首,先给孩子打个样,讲解3~5首,剩余的,由孩子们挑选并主讲。在他们鉴赏的过程中,其他学生进行反思、补充。

“学第一本集子的时候比较困难,但到了第二本的时候,作为教师便轻松多了——学生上台,一首诗滔滔不绝,至少能分析20分钟。交流变得越来越精彩、激烈,彼此之间的头脑风暴常常碰撞出意想不到的火花。”

目前,洪瑜沁在瑞士的国际学校MYP课程中,为现代诗歌教学设置了一个特殊的单元,一周4节中文课,其中3节鉴赏,1节创作,二者双管齐下,学生真是“肉眼可见地进步”。

洪瑜沁拍摄于瑞士

新课标改革后,语文愈加强调思辨性和文本的语境。

蔚博士指出,相对于中国传统的诗词,现代诗的特点,决定了其更广阔的解读空间。小小字句,余味无穷。例如北岛有首诗,题为《生活》,全篇只有一个字:

就这么一个字,可以做很多解读。这就是现代诗的魅力。而学习现代诗,就是让学生去进行不同的解读。

蔚博士认为:“阅读其实就是一种对话。作者的作品,其实永远是未完成状态,‘命运’交给读者。学生在这种对话中,进行有理有据的个性化解读,这对原来的文本就是一种释放。”

洪瑜沁补充道,批判性思维就在于,每一首诗有不同的解读,每个学生解读出的东西不一样。这也是她成立零零诗社的初衷之一,即给学生一个全球性的学习社区,在这个社区里,每个人都是其他人的老师,每个人的观点都是一种多元化的补充。

诗社的成员来源,有中国、美国、加拿大、瑞士、英国、新加坡……来自世界各地的多元文化融合于华语诗歌创作中,也留下了创造性的陌生化语言的痕迹。

零零诗社举办过一系列有深度的交流活动

蔚博士指出,正如福柯的观点,现代性应该是一种生活方式及积极介入生活的态度。

如今不少孩子都选择出国深造,那么,这就不仅是学好某门具体学科的事情,怎么去用一种审辨性的国际化情怀,与来自其他文化的人沟通、交流,这同样是他们今后人生中所需要面临的重要课题

“00后诗人的诗歌创作实践,便是这种特征的体现。”

蔚博士常年在各地各校演讲,每次都会强调IB所提倡的国际情怀。他说,其实国际情怀就是多元化理解,在没有理解他人之前,不要对别轻易地做“yes or no”的判断;而IB正是要鼓励学生去探究、去了解他人的语境、传统。

因此,国际情怀本身就是一种批判性思维和态度。

开放性问题:

想象力、创造力的关键

谈到很多学习的方式方法,难道,这与孩子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不相悖么?

而听了洪老师和蔚博士的分析后,外滩君发现,我们很多时候可能对想象力、创造力有一种误解,即过于强调“孩子本是张白纸”这件事。

其实对于任何孩子来说,脚手架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都是必不可少的。

如蔚博士所说,不管是语文也好,还是任何艺术也好,在把学科的基本的原理和概念教给孩子的基础上,帮助他们搭建“思维网”,这也便是培养他们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的过程。

洪瑜沁坦言,她当然也有创造力比较平凡的孩子,中规中矩,写作缺乏灵性。“比如今年入选《零零诗选》的一个孩子就是这样,写了三年才‘开窍’——只要方法正确、科学训练,普通的孩子也能在日积月累的沉淀中获得成功。”

零零诗人在维也纳举办“诗歌春晚”

在洪瑜沁看来,章法和创造力并非相悖的关系。真正损伤孩子思维能力的,是“标准答案”四个字。

长久以来,语文教育中的“一二三四”、踩点得分式的教育模式,让很多孩子丧失了想象和创造的源泉和动力。

“从这个意义上讲,现代诗是很好的渠道,可以帮助孩子复原想象力和创造力。学生如果问我要标准答案,我会跟他们说——你自己的解读,就是你的标准答案。”

零零诗社在意大利举办“米兰新春诗会”

话题聊开,洪瑜沁讲到了一个“不知情权”的概念,令外滩君印象颇深。她说,在德国教育看来,孩子小的时候是有不知情权的。

“我在上中学之前,基本上只看一种书——童话书。正如辛波斯卡在《我何其幸运》一诗中写道:

我何其幸运

因为我也不是动物学家

我不清楚鸟到底靠什么飞翔

我只知道阳光下那对神奇的羽翼

常常让我感应到蓝天白云之间有天使飞过的痕迹”

这首波兰诗人充满童心的诗作,其主旨就在于,要保护孩子的不知情权。

洪瑜沁对此深表认同:“孩子在小的时候,脑子里不需要塞进什么现成的知识架构、知识体系,不要让他们什么都知道;

到了中学以后呢,要让孩子接触各种文化和理论系统,这时候他们脑子会‘打架’,但是没关系。经过消化与思辨而建立的世界观才是靠谱的,经过比较与选择的信仰不会轻易崩塌,适合自己并有助于个性化发展,最终成就“最好的自己”。

蔚博士的想法与此不谋而合。他说,重要的是“如何看到无知”。

其实无知不等于不知道,而是无法在海量信息之间发现和建立正确的联系——要知道,现在的信息其实到处可见,一抓一大把,但如果孩子不能从一堆符号中得出自己有益的理解,那么这种“知道”仍是无知的。

一定要避免在孩子成长的早期,给他们太多的思维定势。

蔚博士做深度分享

作为IB早期发展策略高层论坛及IB课程体系研发和改革的深度参与者,蔚博士指出,IB一直倡导为学生提供开放性问题,比如,大学预科试卷中,问题一般会有“在某种程度上,作者在某种情况下……”,类似的条件句。

出题人提出开放性的问题,也引导学生提问题。IB体系的孩子,一个杰出特质就是敢提问、会提问。

洪瑜沁和蔚博士聊到最近IB拿满分的一些孩子,讲到一例,竟有同学“以弗洛伊德与荣格的心理学理论,分析诗文学作品中的意象与潜意识的关系”,极具思考的深度与跨学科的创意。

这就是会提问、善于找到独特的角度,这就是创造力。

很多孩子语文学不好,思辨能力不足,就在于不敢提问、不会提问。而提问的能力,是需要从小培养和学习的。不光是语文,所有学科、所有学习都愈加仰赖这种能力。

发现优质教育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