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冶集团有限公司建安公司技术质量部副部长廖红玉。记者李永刚 摄
(资料图片)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5月2日讯 4月28日,受邀参加“劳模号”专列发车的廖红玉眼睛有些发红,原来前一天她为申报一个项目的科技成果鉴定材料加班至深夜。今年48岁的廖红玉是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建安公司技术质量部副部长,她躬耕一线,致力建筑施工科技创新20余年,拥有国家受理授权专利130余件,是公司技术创新带头人。
今年“五一”,廖红玉获评武汉市劳动模范。提起廖红玉,中国一冶建安公司一众技术员没有不服气的。2015年,已取得机电专业教授级高工职称和一级注册建造师的廖红玉调任中国一冶建安公司技术质量部副部长。建安公司以房建为主,初到公司,廖红玉心中颇为忐忑,因为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专业。
廖红玉(左)在施工现场查看抹灰机器人的使用情况。记者李永刚 摄
年过40的廖红玉没有退却,她到建安公司的头一年,几乎所有休息时间都被用来恶补新专业领域业务知识,那一年她一大半的时间都在工地。
那一年,廖红玉跑遍了全国各地,先后去过贵阳吉利超高层项目、泉州聚福小区及3P项目、银川房建项目、宁德大润发等10多个项目,进行项目督查及技术创新指导。
“我最难忘的是2016年10月,从武汉去银川房建和管廊项目,坐了8个小时动车。”她回忆,当时肠胃突然强烈不适,但为了不耽误工作,一下火车她就召集3个项目的技术人员进行了近2个小时的专利讲座,因为晚上她还要赶往下一站——贵州房建项目进行技术指导。通过这次现场指导,2件发明专利日后获得了专利授权,管廊的技术总结获得了企业级奖项。
廖红玉(中)在施工现场查看抹灰机器人的使用情况。记者李永刚 摄
就是在这样的边干边学中,廖红玉又拿到了市政和建筑两个专业的一级注册建造师,同时也成为建安公司技术创新带头人。
2017年起,她牵头成立了“廖红玉智能建造创新工作室”,开展建筑自动化智能技术研究与应用,探索房屋智能建造领域新技术、新工艺。
2019年,工作室依托武汉市普仁医院新建医技综合大楼项目开展“建筑墙面智能抹灰机器人技术研发与应用”课题研究,成果首次应用在10至15层室内抹灰施工中,获得了良好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由她主写的《建筑墙面智能喷浆抹灰施工工法》获得了中国冶金建设协会一级工法奖,也为该项目成功获得鲁班奖增添了亮点。
一冶集团有限公司建安公司技术质量部副部长廖红玉。记者李永刚 摄
目前,这项新技术还运用于青山区最大规模的武东村还建房项目,墙面抹灰机器人实现了设备的喷涂功能和移动功能,极大提高效率。“今年在抹灰机器人这块,我们还将结合实际环境数据、施工工艺数据和材料属性等数据信息建立BIM模型,针对不同空间布局进行施工顺序的仿真优化,确定不同施工条件下的最优墙面施工计划,解决用料的错发、多发、漏发问题。”廖红玉在技术研发这块永无止境。
在她的影响下,中国一冶建安公司技术人员之间形成了“你追我赶”的技术创新风气。
秉承“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理念,廖红玉在技术创新方面始终身体力行,一心扑在工地上,把建安公司遍布全国各地的施工现场变为输出技术成果的沃土。她带领团队在科技创新领域克难攻坚,开展建筑自动化智能技术研究与应用,探索房屋智能建造领域新技术、新工艺。
(长江日报记者陶常宁通讯员熊思阳崔世珍)
【编辑:姚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