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今天(29日)对外公布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名单,他们分别是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景海鹏任指令长。
神舟十六号飞行乘组由航天员景海鹏(中)、朱杨柱(右)和桂海潮(左)组成(图片提供: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
作为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的指令长,景海鹏曾三次飞天,三次担任指令长,圆满完成了神舟七号、神舟九号、神舟十一号的载人飞行任务。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景海鹏说,这次的主要任务,一个是组织协调,包括天地联络和任务的指挥;还有一个是对这次任务的安全、乘组的安全 负责。
景海鹏透露,今年空间站进入常态化运营状态,“飞天”任务与以往相比有许多不同。
进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要进行大量的空间科学实验。所以这次任务依然有空间科学实验,而且更复杂、更艰巨、更高精尖。
根据任务需要,航天员要进行相关的空间出舱活动,进行相关设备的调试和组装。
这次任务,会有许多空间的载荷要进行组装、转运,要出舱。同时,长期飞行对人的影响的研究,长期失重的防护等,也都是研究的内容。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进行太空授课。这次讲的内容都是全新的,个别项目在载人航天史上做的次数是很少的。
2023年5月22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与长征二号F遥十六运载火箭组合体转运至发射区(图自视觉中国)
按照惯例,我国航天员乘组选拔通常按照“新老搭配,以老带新”的原则。此次也不例外。
景海鹏难掩兴奋地告诉记者,随着进入全新阶段,空间站也将解锁全新角色:首席航天飞行工程师和首席载荷专家。
景海鹏解释说,首席航天飞行工程师的主要职责是负责空间站装备的组装、维护和维修。听起来好像就这么一句话,其实工程量非常大。
而首席载荷专家的主要任务是负责空间科学实验,包括每次实验设备的使用操作,实验数据、实验条件的控制,实验做完之后,实验数据的采集整理,以及一些现象的分析、判断和观察等。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跟踪站为神舟十六号发射做好准备(图自视觉中国)
此次飞行任务,也是我国第三批预备航天员的首次亮相。
两位“80后”航天员——02号朱杨柱与03号桂海潮都是这一批。
航天飞行工程师朱杨柱来自航天员大队,主要负责直接操纵、管理航天器,以及开展相关技术试验等。
朱杨柱说,自己从小喜爱蓝天,渴望飞行,学生时代便瞄准空气动力学专业,梦想有一天可以真正飞行。
每每谈起自己的训练经历,他的目光总是炯炯有神,透露出自信的光芒。
朱杨柱告诉记者,虽然从加入“飞天”的队伍到真正“飞天”的时间不到两年半,但密集的理论基础、专业技术等课程的学习,令他备感充实。
让朱杨柱印象深刻的一次训练,就有去年最热的时候去沙漠进行的野外生存和应急救援训练。
当时地表温度高达七、八十度,虽然搭了个帐篷,里面也有五十度。在两天内,他们不敢多喝水,因为水资源有限,他们只能一小口一小口地嘬。
漫天的风沙,让他脸上吹满了灰。“只要不进鼻子和嘴巴,其它都不管了,嘴巴里就吐一下完事。”
而另一场在别人眼中辛苦又“受罪”的水下训练,在朱杨柱看来,是富有乐趣的挑战。
朱杨柱的脚是39码,在水下训练中,上脚限位器时遇到了障碍,朱杨柱只能给自己穿了4双袜子,才让水下训练服配套的鞋子合脚。
在朱杨柱看来,克服训练中的各种困难,再调整好心态,就能达到较好的训练效果。
“我认为,做任何操作顺势而为,不较劲,不抵抗,顺着它进来,就感觉很轻松,我完成下来也是得心应手,可以从容应对。”
2023年5月12日,运行中的天宫空间站。(图片提供: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
与朱杨柱年龄相仿的03号桂海潮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一名教授,主要负责空间科学实验载荷的在轨操作,在科学、航天工程等领域受过专业训练且具有丰富的操作经验。
在两位队友的眼中,桂海潮是个擅钻研、喜研究的“学霸”。
博士后的桂海潮在听说我国选拔航天员消息时,便毫不犹豫地报了名。经过两年多的训练,他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到中国空间站去看一看。
对于首次“太空之旅”,桂海潮说,自己从“身体上、心理上、思想上”都准备好了。
比如说入轨后,身体需要适应失重,那个时候可能会不舒服,体液往头上分布,导致面部和头脑的肿胀,一系列的不舒适乃至噪音,狭小密闭的环境……所有的一切,听起来都是挑战,但实际上,也可能是比较有趣的体验。
我也希望,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科学发现。
再有就是,太空是美丽的观景平台,那么好的角度可以看一看地球、山川、海洋、星空。我也期待着,能在这样壮美的环境中,放飞自己的思绪,畅想任何可以想象的东西。
总台记者丨魏宇晨
编辑丨林维
签稿丨李琳 江爱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