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见过“水上学校”吗?

阅见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曹文轩老师的新作《石榴船》,讲述的是一群生长在船上的少年成长的故事。苏北水域的船民从事航运工作,以船为家,四处漂泊,他们的孩子无法接受良好的学校教育。县里派来的叶文林老师,在四海船队中的石榴船上建起了水上学校,手把手教孩子们识字、读书,帮助他们走向辽阔广袤的世界。

小说聚焦小主人公大船从懵懂无知到文明知礼的成长蜕变,并生动刻画出一位怀抱教育理想、充满教育智慧、甘于无私奉献的年轻教师形象。故事由一只多余的钟引出了船上孩子对上学的渴望和现实的不可能的矛盾。而此时,这亘古不变的不可能竟立马变成了现实,水上学校的第一堂课就开始了。接下来,围绕水上学校给船队带来的人和事的一系列变化,持续呈现出冲突和摩擦,一波三折,扣人心弦,情节环环紧扣,跌宕起伏。

这部以水上生活为主的作品,延续了曹文轩纯美风格的一贯追求,通过一所驳船上的水上学校,一个代表文化与文明的叶文林老师,将叶家父子两代人献身教育、无私奉献、有教无类的红烛精神进行了生动的诠释。同时通过鲜活典型的人物形象,从大船、麦秋直至坏孩子杨大瓢,细腻地表达了船上孩子对知识的渴求,在叶老师引导和激励下向善向美的成长经历。

原文欣赏第一堂课

也就是在这一年的秋天,县里往四海船队派来了一位老师。

一所小型的水上学校破天荒地诞生了。那是在一个到处散发着成熟庄稼气味的季节里发生的事情。

老师叫叶文林,一副书生模样。中等个儿,明显偏瘦,衣服干干净净、一尘不染,但略显空大,用皮带扎着的裤腰重叠着,让人担忧万一皮带脱了扣,那肥大的裤子就会哗地滑落下来。一头乌发黑得像在墨汁里浸泡过数日,梳理得十分讲究。脸不大,长条形,白白净净,没有一星半点儿瘢痕,高鼻梁上架着一副黑边眼镜。一双手手掌薄薄的,十根手指长长的,好像随便在什么器物上都能弹奏出美妙动听的音乐来。

他被船队长老龙领到十号驳船,是那天上午的十点多钟。

早在前天,老龙就已经和大船的父亲商量好,叶老师来了就住在他们船上。他们船大,而且只有三口人,还有一个夹舱空着呢,可以给叶老师住。学校就设在十号驳船上——只要在舱口铺上板子,做出一间木屋,就是教室了。老龙已和众人说好,十号驳船因为设了一间教室,可以少装些货——只要往各家船上稍微匀一点儿,问题就解决了。所有的船家都觉得这是一个圆满的安排。

叶老师的吃饭问题也早在他上船之前,老龙就和大船家商量好了:就在大船家搭伙,每个月交大船家八块钱。

叶文林和大船的父亲握了握手,又和大船握了握手。

无论是大船的父亲还是大船,都显得有点儿局促。因为船上的人见面时很少握手,也很少有岸上的人和船上的人握手。大船在叶文林将手伸向他时,局促得几乎要将手藏到身后。

那时,麦秋正跪着擦船的一侧船板。那船板,一半是湿的,一半是干的。湿的这部分颜色深,干的那部分颜色浅。她的头发耷拉在额头上,被汗水粘住了,脸色红红的,也不知是因为热,还是忽然看到生人的缘故。当她抬头向叶文林看去时,站在翘起的船头上的叶文林看到的是她那一双黑黑的、大大的眼睛和长长的脖子。

叶文林也不知道是走过去打招呼好,还是站在这儿不动好,只是微笑着朝麦秋点点头。

老龙说:“麦秋,过来过来,见一见叶老师。”

麦秋这才从甲板上站起来——也许是跪在甲板上的时间长了,腿脚有点儿麻木,站起来时,身子有点儿摇晃,腿不听使唤,还不能马上走过来,便一只手掐在腰上,另一只手扶着船篷,很不好意思地笑着。

叶文林连忙走上前去,并向麦秋伸出手。

麦秋一脸羞涩地把手伸向叶文林——她忘记了她的手刚刚才从水桶里取出来,还湿漉漉的。等忽然意识到这一点,她赶紧将手从叶文林的手中抽回,下意识地在裤子的两侧胡乱地擦着,并立即转身去船楼里拿出一块干毛巾,递给叶文林。

……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