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底伊乐 刘珩
【资料图】
紧盯显示屏,查看几台无人机飞行情况……这些天,杜永永一直忙着测试新研发的车载“移动机巢”。
杜永永是国网成都供电公司的电力工程师,致力于输电线路的无人机智能巡检和数字化转型工作。从业6年里,他完成了成都2300多公里220kV骨干输电线路无人机自主巡检全线推广,并荣获2022年“成都工匠”称号。
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会对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作出系统部署,提出强化电力基础设施建设,还要求加强无人机在电力巡检、应急救灾等领域的应用推广。杜永永表示,他和团队将持之以恒地探索数字化和无人机技术,创新智能化电力巡检办法,为我省电力事业发展不断贡献力量。
杜永永操作无人机完成电力巡检。
用无人机代替双脚,为电力巡检插上智能翅膀
检查操作系统,调整无人机……9月8日早上8点半,杜永永如期来到锦江区输电线路巡检现场。杜永永在工程车中按下启动按钮后,两台无人机向两个方向飞出,分别完成四基铁塔的巡检。“新型车载机巢是‘一巢多机’,一个人能同时操控两台无人机完成自动巡检,巡检效率将再次提高。”杜永永对试飞结果比较满意。
而在6年前,输电线路巡检还要依赖工人的双脚。2017年,杜永永研究生毕业后来到国网成都供电公司,后被分配到雅安巡线站,成为一名巡检工。山区的巡线生活有些辛苦,一把镰刀,一只水壶,杜永永每天要走三四个小时山路,才能完成大约五基铁塔的巡检。杜永永记得,2018年雪后的一次巡检,同行的老师傅爬到半山腰就走不动了,杜永永顶着寒风完成巡检后暗下决心,“要用新技术改变巡检靠人走的老办法”。
也是在2018年,杜永永偶然中接触到无人机巡检技术,他花了一个多月时间考取旋翼无人机驾驶证。同时,他发现无人机巡检对规范操作和流程作业有很高要求,大面积推广必须攻克自主巡检技术。
于是,杜永永又花了一年多时间,钻研测绘和遥感技术,率先在省内采用无人机三维激光扫描及航线规划技术,实现了无人机巡检的“一键起飞、自主巡检、自动返航”。杜永永告诉记者,目前成都电网2300多公里的220kV骨干输电线路,全部实现了无人机自主巡检,传统需要人工近3个小时爬山巡视的杆塔,现在仅需要不到半个小时。
作为公司无人机巡检技术的带头人,杜永永致力于无人机巡检的推广,他手把手培养了70多名电力巡检飞手。2021年,他主持完成四川省总工会全省无人机技能等级题库编制及实操评价,2022年他又完成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多旋翼无人机技术规范制定,把无人机巡检技术推广到省内更多输电线路。
杜永永在工作中。
开发系统、运用AI识别 数字化赋能电力巡检
“无人机飞起来还不够,更需要一系列的数字化配套系统支撑。”杜永永表示,深入运用数字化前沿技术,才能充分发挥无人机巡检的优势。
2022年,杜永永自学考取了阿里巴巴数字化管理师证书,并不断加强信息系统设计、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学习。为了提升航拍影像数据的分析效率,杜永永和团队搜集整理了20万张无人机巡检影像样本,建起数据库并训练AI模型,实现了鸟巢、异物、销钉缺失的智能识别,准确率达95%。他还将AI运用到铁塔摄像头监控的分析中,实现山火隐患及一系列施工机具的智能预警,准确率超过90%。
“及时记录反馈巡检结果,需要研发专门的回传系统。”杜永永表示,他梳理了输电专业标准化的26项核心流程,并化身系统架构师,牵头开发了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输电移动作业APP,实现输电线路巡视、检测、故障记录等8项核心业务的在线流转。
针对输电线路巡检中的红外测温需求,杜永永成功主持研发了国网内部首款手持输电智能红外终端,并成功运用到小型无人机上,实现了输电红外测温全流程在线管理、缺陷图谱报告自动生成、数据自动回传系统等功能,提高了红外测温效率和质量。
在多种技术赋能下,杜永永还组建了省内首个输电智能运检班,通过“无人机+视频监控+人工+多源感知在线监测”立体巡检新体系,输电运维效率提升至原来的2.5倍。杜永永说,“数字技术和无人机技术在电力巡检中还有很大的探索空间,我会潜心钻研新技术,为四川电力事业发展持续贡献工匠智慧。”
(图片和部分视频素材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