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福建南平起步
科技特派员把创新“种子”撒向大地
【资料图】
让技术在泥土里生根发芽
结出了丰硕的成果
成为“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生动实践
在成渝地区,在成都
也有这样一批批科技特派员
扎根农业农村生产一线
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撑
2月24日,以“深入推进科特派制度科技赋能乡村振兴”为主题的成都市科技特派员研讨会(以下简称“研讨会”)在天府农博园举行。本次研讨会设有圆桌论坛、实践分享、科技成果交流对接等环节,围绕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助力建设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推进乡村振兴和科技成果转化,与会嘉宾们展开了热烈讨论与交流。
在会场外,还特别设置了展览展示区,展示了成都科技特派团工作案例与成效,并有杂交䱻“蓉䱻1号”、优质水稻酿酒等一批农业科技创新成果亮相,吸引了与会嘉宾们驻足观看。
成都市科学技术局副局长张翼,成都市新津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李宁坤出席活动并致辞。重庆市科学技术局农村科技处处长卞雨昕,四川省科学技术厅农村科技处副处长蔡文开出席活动。此外,还有来自成渝两地科技特派团及高校院所代表,两地科技主管部门代表,农业协会、科技园区及企业代表等100余人参加活动。
看成都
实现全市农业科技服务全覆盖
成都已组建200余人科技特派员队伍
在成都,正有越来越多的科技特派员活跃在农业农村一线,成为传播农业科技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成都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在加强组织保障、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加强规范管理、推进线上线下联动服务等方面持续发力,扎实开展科技特派员服务。按照“一县一团”的建团方式,成都累计组建了20个科技特派员服务团,成员共209名,实现科技特派员对全市农业科技服务和创业带动全覆盖,为建设“天府粮仓”、保障粮食安全、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与智力支持。
据统计,2022年度,全市科技特派员开展科技咨询、技术指导等各类培训400余场次,累计培训上万人次,其中培训农业技术人员上千人次,累计发放相关技术资料5万余份,推广新技术60余项,引进新品种170余个,建立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示范基地,累计示范面积上万亩。
为推动成都科技特派员工作走深走实,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在此次研讨会上,市科技局就拟制定的《成都市关于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进行了交流分享。
《实施意见》提出明确的目标——到2025年底,科技特派员入库数量超过500人,3年累计组织实施60项科技特派员项目,累计帮扶企业或新型经营主体200家以上,累计推广超过300项现代农业新成果。
与此同时,《实施意见》提出,完成壮大科技特派员队伍、完善科技特派员选派、创新科技特派员服务模式、提升信息化管理服务水平、强化科技特派员交流机制、强化科技特派员管理及考核六大任务,以及落实科技特派员支持措施。
“我们将把科技特派员工作纳入区(市)县科技创新综合考评,保障科技特派员工作做实做深。”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说道。
观成渝
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加快川渝科技特派员合作交流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正如火如荼,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合作、科技特派员制度交流,两地正加速相向而行。在研讨会的圆桌论坛上,来自川渝地区的嘉宾围绕科技特派员制度创新发展进行了分享。圆桌论坛由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副所长胡永松主持。
“重庆以区县需求为导向制作数字地图,然后通过双向对接、精准选派来推动实现‘订单式’需求对接和‘菜单式’服务供给。”重庆市科学技术局农村科技处处长卞雨昕介绍了近年来重庆科技特派员的情况,“在科技特派员的选派和管理上,重庆通过精准摸底、四级联动、部门合作实现了工作的协同推进和良性循环;在制度建设上,通过制定专项政策、打造专门平台、提供专项资金等方式,形成了七个‘一’的体系化设计,构筑了政府、市场、社会三方协同推进的管理格局。”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加强科技特派员合作上,川渝已在人才共用、团队共建、平台共创、成果共享等方面取得初步成果。“比如,重庆农科院的庆油3号、庆油8号等高产新品种已在成渝两地示范应用。”展望未来,卞雨昕表示,接下来将通过举办活动等形式,进一步加快成渝地区科技特派员合作交流。
四川省农村科技发展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冯文帅介绍了四川省科技特派员队伍建设情况。“四川一直坚持强化需求导向,‘组团’式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覆盖全省183个区(市)县。”冯文帅表示,特别是针对基层科技人员数量不足、“科技需求上不来、技术服务下不去”等问题,探索“互联网+”模式,目前已完成省市县三级170余个平台的搭建,入驻专家25000余名。
“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快捷、方便、高效、低成本的科技服务,得到了农户的一致好评。”冯文帅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推进线上咨询和线下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实现“服务到村、服务到人”。
四川荣稻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邛崃市科技特派团团长李平在产业帮扶、科技服务创新上开展了大量工作。在他看来,做好一名合格的科技特派员,要做好三方面服务,“一是与政府积极对接与沟通,提建议、摆需求,取得政策支持的同时也可帮助政府完成相应制度的搭建;二要与农业经济主体结合,真正成为其中一员,而不是仅仅作为专家进行远程指导;三要培养新型农民,即技能型人才,邀请专家对农户进行培训,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传授技能。”
“科技特派员好比前台服务,背后要利用好强大的科技支撑,学会发现需求,针对需求匹配专家,做好技术指导和服务。”李平说道。
谈实践
争当乡村振兴“排头兵”
让更多农业科技成果加快落地转化
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把创新的强大动能聚集到田间地头,科技特派员是解决农业农村发展科技难题、提高农民技能水平的重要力量。在研讨会上,高校代表、科技特派员也结合自身实践,围绕农业科技成果加快落地转化分享了各自观点。
高校院所是农业科技成果的重要源头。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科技管理处处长张鸿介绍了省农科院在推动科技特派员工作、打通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的实践。
张鸿介绍,以“强化五个鼓励统筹推进”“坚持五个结合协调推进”“突出五大特色高效推进”为主线,省农科院从人力、物力、财力多方面着手出台相关激励政策,同时将需求和供给、线下和线上、无偿和有偿等形式相结合,并重点突出党建引领、技术策源、紧密结合等制度特色,有力保障了科技特派员队伍建设,“通过组建专家大院、产业研究院、科技联合体、创新联盟等组织,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共同体,这样的科技特派员制度才更具有稳定性和牢固性。”
在成都,也正有越来越多的科技特派员以实际行动,坚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通过培育新品种、推广新技术、培养新农民,围绕水稻全生产周期开展针对性技术培训,我们为崇州提供了全方位农业科技服务。”作为水稻栽培专家,谈及科技特派员的科技支撑作用,四川农业大学教授、崇州市科技特派团团长马均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他表示,长期以来,团队根据当地水稻生产需求,向农民推荐优质、高产、高效的新品种,将优良品种尽快运用于水稻生产中,“同时,我们还会开展一系列绿色高效种植技术研发,在丰产高效、节水节肥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进展,通过向当地农民推广应用,提质增效和生态效益均十分显著。”
事实上,在水稻生产的每个环节,都有科技特派员们忙碌的身影。“我们会根据水稻生长规律和水稻生产进程,及时提供针对性的技术培训,并时常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马均表示,今年,团队将围绕建设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目标,继续推动新品种、新技术在田间地头落地转化,“并将持续推动绿色高效农业科技技术应用,在技术咨询、培训和指导上为广大种粮大户和农民朋友们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以科技助力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
近年来,简阳市科技特派团聚焦产业“建圈强链”,围绕简阳市几大优势特色都市现代农业,在品种引进、技术方案优化、现场技术培训、项目咨询辅导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科技帮扶工作。作为简阳科技特派团团长,成都市农林科学院研究员曾先富在简阳开展了林下赤松茸、林下羊肚菌技术推广、建立林下食用菌立体农业等多个技术示范。“林下食用菌立体农业是充分利用水果林下空间种植具有高价值的赤松茸、羊肚菌等,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也为农民增收提供了新途径。”曾先富介绍,该项技术示范展开以来,平均可以为当地每亩土地增加纯收益5000余元。
“我们简阳科技特派团团队还有水稻、水果、油菜、畜禽水产养殖等多领域专家,大家发挥专业所长,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在曾先富看来,通过科技特派员制度,让专家们把实验室设在“田间地头”,可以实现科技成果“按需转化”“第一时间转化”,“把论文写到大地上,把科研与生产实际相结合,才能实现农业科技人员的价值。”
曾先富透露,下一步在推动现有工作走深走实的基础上,将进一步加快科技示范基地建设,“我们计划围绕专家专业领域,再建5个左右规模科技示范基地,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示范与推广,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杜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