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一名身残志不残的标兵!……就像悬崖峭壁上的青松。”这是王泽宇在容城县南张镇北张中学演讲比赛中朗诵的一首诗。这首如同他成长写照的诗,也让奶奶张秀先的思绪飘回了17年前。
(资料图)
17年前,王泽宇早产出生后不久,就被诊断为脑瘫患儿,善良的张秀先不愿意放弃这个跟自己血脉相连的小生命,毅然决然扛起了抚育、治疗、培养孙子的重担。从此之后,奶奶张秀先负责照顾孙子,爷爷王占良负责赚钱养家。十几年如一日毫无怨言的付出,让善良、坚韧的张秀先被评为“时代新人·河北好人”。
从“不可置信”到“豁出去了,带孩子去治病”
临近2006年春节,孙子王泽宇的降生给这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增添了一份喜气。奶奶张秀先对孩子格外用心,不知不觉到了“三翻六坐”的阶段,6个月的孙子却连一点翻身的迹象都没有。起初,一家人认为孩子是因为早产发育比较晚,再大一点儿情况兴许就能好转。
等到孙子一岁多时,虽然能模糊地说几个字,但是仍然不能站、不能走,这让张秀先再也坐不住了。“家里一切开销都要靠他爷爷打工挣钱,所以没法脱身。我俩商量后,决定由我带孩子去北京检查。”张秀先说。
“当医生跟我说孩子确诊是脑瘫,目前没有很好的治疗办法,只能在床上和轮椅上度过一生。我整个人都木了,完全不能相信这样的事情怎么会发生在我们身上。”医生的话犹如一记重锤敲在张秀先的心上,一时泪水淌了一脸。医生见状不忍心地劝她:“做康复治疗的话可以缓解孩子的症状,或许还有希望”。
“康复治疗1个月得花费1万元,听到完全超出我们承受能力的费用时,我直接懵了。”张秀先说,这笔治疗费用对自己家庭来说是挺难承受的,但是孩子的情况也让她没法多想,跟老伴儿一商量就决定豁出去了,不管多难,就算砸锅卖铁都要带孙子去治病。自此,张秀先开启了背着孙子“走南闯北”的漫漫求医路。
你是母亲奶奶,赶明儿,我就跟你叫母亲奶奶
北京、邯郸、石家庄……只要打听到哪家医院能给孩子的病情带来希望,张秀先就背起孩子奔向哪里。在各地康复治疗,经常一住院就是好几个月,最长的一次住了九个多月。“这么多年,我的关注点全在孩子身上,哪家医院的康复效果好,哪儿又出了什么药,我比谁都清楚。”而趴在奶奶背上的孙子,不仅一路见证着奶奶的奔波和艰辛,也早早懂得了感恩与自强。
每次康复治疗,张秀先都细心地跟大夫学习按摩的手法力度,每天不管多累都坚持给孩子捏、按、搬脚,抬腿……缓解孙子僵硬的身体,经常一套按摩做下来,她都累得气喘吁吁。看到患有心脏病,每天都带着速效救心丸的奶奶这么任劳任怨、事无巨细地照顾自己,王泽宇突然喊了一句“母亲奶奶。”
“听到孩子这么叫,我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我还反问了他一句‘谁是母亲奶奶?’‘你是母亲奶奶,赶明儿,我就跟你叫母亲奶奶。’”听到孙子的称呼,张秀先的泪水一下涌出了眼眶,“孩子的这一句话让我觉得所有的辛苦都没有白费,他懂感恩是我们老两口最欣慰的事儿。”
然而,毕竟是孩子,超强度的训练,加上身体上的痛苦,孙子承受不住时也会产生懈怠,不想训练了。这时候张秀先就狠下心来,跟在孩子身边监督,“我就想让孩子知道,他想要站起来就必须坚持,不能半途而废。”在张秀先的影响下,孙子常常自己念叨“我要自强自立。”
要记住别人的好,更要力所能及地回报
2014年4月8日,孙子上学了。一家人高兴之余,张秀先又跟随孙子的脚步踏上了漫漫的“陪读”路。因为担心孩子在学校很多事情不能自理,小学前三年,张秀先需要整天陪王泽宇呆在学校,照顾他喝水、上厕所等。
除了日常生活上的照顾,张秀先老两口还要指导王泽宇的学习。“刚开始时,孩子因为胳膊和手没有力气,手指协调性也差,写字特别慢。正常孩子写一行的时间,他才能歪歪扭扭的写一个字,孩子经常急得直哭,但是这么多年的康复治疗也练就了孩子不服输的性格。”张秀先说,加上老两口的严格督促,孙子上学之后从没有耽误过任何一次作业,也从未迟到、旷课过。
“2008年7月13日早上6点5分,奶奶带泽宇去石家庄治疗腿去了,2008年10月23日下午到家。……转眼之间,王泽宇上中学了,十多里的路程,奶奶每天五点起,六点吃饭,六点半就出发带王泽宇去上学……”爷爷王占良自孙子出生时起,就开始给他记日志,在这本近十万字的日志里,不仅写下了关于孙子的一切,也记录下了一家三口这么多年的酸甜苦辣。
除了平时在家照顾孙子之外,张秀先也是村里有名的热心肠。疫情来袭时,她就自告奋勇地申请到村里当起了防控志愿者。给乡亲们送物资、帮助转运隔离人员……经常忙碌到深夜时还在入户排查。她的热心肠和助人为乐精神不仅鼓舞带动了很多身边的朋友邻居,也深深感染了孙子,他打开存钱罐,拿出了自己多年来积攒下的六百多元,跟奶奶说要捐款。张秀先欣慰地说:“孩子,你长大了!”
“这么多年,我们得到了好多亲朋好友,甚至是陌生人的帮助,如果不是遇到这么多的好心人,我们的生活会更难。”张秀先说,她和老伴儿把所有帮助过他们的人和事儿都记了下来,“我们最希望的是孩子能像我们一样,记住别人的好,记住别人对他的帮助和照顾,更要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回报别人、回报家乡和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