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韵味杭州”2023年全国残疾人硬地滚球锦标赛在杭州体育馆结束了5个比赛日的全部赛程,共诞生9个小项的冠军。

本次赛事是杭州亚残运会硬地滚球比赛的测试赛。在观看比赛以及与参与各方的交流中,记者感受到,这项看似冷门、小众的运动,其实藏着不少“燃”和“暖”的瞬间。

场内聚焦:拼搏精神点燃赛场


(相关资料图)

“好球!”19日的决赛现场,赛场内传来的这一声呐喊在安静的场馆中显得格外有力量。

据了解,硬地滚球考验的是选手的专注度和掷球准确度,其虽不及足球、篮球等对抗性运动激烈,但在比赛中,运动员掷出的每一球都有可能改变场上的局面,比赛过程依旧充满不确定性。

当日,男子BC3级金牌赛是本次比赛中赛况最为焦灼的金牌争夺战之一。记者看到,在第一局比赛中,重庆队队员易永宁步步求稳,他掷出的球几乎都紧贴目标球;而广东队队员东列园直接用本方球大力撞击对方球,冲散其已经布好的“优势圈”,逆转局势拿下1分。此后比赛进展焦灼进入加时赛环节,最终易永宁在加时赛中获得宝贵一分,赢得比赛的胜利。

面对这样一场扣人心弦的比赛,场边观众不禁感叹“比赛太‘燃’了”“果真是高手之间的较量”,运动员克服自身障碍、在逆境中仍不放弃的精神,无不令在场者动容。

随着BC3级比赛结束,本次大赛9个小项的冠军全部诞生:张琦、董琳、杨贝贝分获个人赛女子组BC1、BC2、BC3级金牌,方崇燃、余海、易永宁分获个人赛男子组BC1、BC2、BC3级金牌,郑远森获个人赛男女混合组BC4级金牌,广东队获双人赛BC3级金牌,团体赛BC1/BC2级金牌则被重庆队收入囊中。

“这几场决赛的选手水平相当高,他们都是参加过大赛的,拥有非常丰富的比赛经验。比赛过程中每一球都能改变场上的局面,的确很精彩。”执裁硬地滚球项目18年的裁判颜荣说。

颜荣告诉记者,随着比赛规则不断完善,如今硬地滚球运动也更加人性化、更具竞技性,作为裁判也将更专业地服务好比赛,给每个运动员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

场外故事:种种细节温暖人心

很难想象,在开赛前10天,这片场地还是2023年全国拳击锦标赛(第三批)的比赛场地。

“杭州亚运会和亚残运会期间,我们在两项比赛中间有12天的场馆转换期,在这次测试赛过程中,我们仅用10天时间就完成了整体转换。”杭州体育馆馆长刘震介绍说。

一台台无障碍电梯、一条条坡面通道、可放置轮椅的运动员观赛区……上述“特殊设置”在杭州体育馆随处可见。

考虑到硬地滚球项目的特殊性,运动员均为坐轮椅参赛,因此在场地布置方面,场馆对围挡的高度,通道的宽度、长度等都进行了较大改动,并在整个流线上设置多台无障碍电梯,确保运动员通行无阻碍,运动员也拥有可停放轮椅的专属观赛区,能够在最佳视野观看比赛。

除了贴心完成场地转换任务外,多处暖心设计也引人注意。在热身场地,杭州体育馆专门设置轮椅维修站,为参赛运动员使用的轮椅提供一系列服务。该维修站将在每单元比赛开始前1小时开放,直至比赛结束。

此外,为了让运动员更专注于比赛,本次赛事还安排了特别改造过的专线公交接送运动员,运动员抵达场馆后可通过三个无障碍平台便利下车。

除了硬件设施上体现出的“暖”,志愿服务工作也同样细节满满。

本次比赛的志愿服务工作覆盖比赛运行的方方面面,每场比赛结束时,志愿者会及时出现为运动员推轮椅,帮助其离开场地。此外运动员专属观赛区和各个出入口也配备多名志愿者,保障运动员的基本行动。

记者在现场看到,在最后一个比赛日的颁奖环节,一位运动员在领完奖后立即将奖牌展示给身旁的志愿者,志愿者也立即蹲下身,笑着向运动员竖起了大拇指。

“我们经历过四五场培训,其中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助残培训。”志愿者楼陈源说,“在和残疾人运动员交流的时候,我们会全程保持微笑,希望能让他们感受到足够的尊重,在良好的心态下参赛。”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