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在日前召开的第十一届中国知识产权年会上,有关人士指出,我国高度重视知识产权驱动的创新创造,把质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筑牢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质量底色”。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知识产权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性资源和国际竞争力核心要素的作用更加重要。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胜,惟创新者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对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日益重视,在鼓励创新、优化品牌、规范市场等方面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核心专利、知名品牌、精品版权、优良植物新品种、优质地理标志、高水平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等高价值知识产权拥有量大幅增加。知识产权创新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显著增强,全社会知识产权意识大幅提高,涌现出一批知识产权竞争力较强的市场主体。
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1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我国排名提升至第12位,是世界上进步最快的国家之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专利商标质押融资金额为1626.5亿元,同比增长51.5%,惠及企业9760家。此前印发的《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在促进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建设激励创新发展的知识产权市场运行机制,为知识产权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明确了新的方向。
同时,在知识产权创新的过程中,当前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堵点难点,如专利技术供给渠道不够通畅,知识产权保护重点有待厘清,知识产权侵权违法行为呈现复杂化、高技术化等。一些企业对知识产权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到位,制定知识产权战略的企业数量还不够多。须从多个维度施策,筑牢创新根基。
要立足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理念,以质量和价值为标准,改革完善知识产权考核评价机制。引导市场主体发挥专利、商标、版权等多种类型知识产权组合效应,深化实施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优化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的知识产权管理。
要加强专利密集型产业培育,建立专利密集型产业调查机制。积极发挥专利导航在区域发展、政府投资的重大经济科技项目中的作用,大力推动专利导航在传统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中的应用。加强驰名商标保护,发展传承好传统品牌和老字号,大力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知名商标品牌。深入开展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工作,推动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健全知识产权管理体系,鼓励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专业化知识产权转移转化机构。
从市场化运营机制的角度而言,则要提高知识产权代理、法律、信息、咨询等服务水平,支持开展知识产权资产评估、交易、转化、托管、投融资等增值服务。实施知识产权运营体系建设工程,打造综合性知识产权运营服务枢纽平台,建设若干聚焦产业、带动区域的运营平台,培育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开展知识产权服务业分级分类评价。完善无形资产评估制度,形成激励与监管相协调的管理机制。(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朱君毅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作者:朱君毅
责任编辑:冯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