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40851-2021食用调和油》标准于2022年6月1日正式实施。近一年来,“新国标”下的调和油行业出现了哪些积极变化?消费者该如何选择更适合自己的调和油?调和油生产企业如何健康发展?记者日前走访了多家商超,并采访了有关专家。
(相关资料图)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油是老百姓餐桌上不可或缺的农产品。作为食用油中的一大类品种,调和油具有口味多样、营养丰富、物美价廉等特点,遍布各大商超、农贸市场、电商平台等消费场景,深受各年龄段、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青睐。据统计,我国知名油脂品牌(金龙鱼、福临门、鲁花、多力、西王、九三、海狮等)食用调和油产品均占其所有植物油总销量的40%。
看得清晰
调和油是将两种以上精炼的油脂按比例调配制成的食用油。调和油一般选用精炼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葵花籽油、棉籽油等为主要原料,再搭配精炼过的米糠油、玉米胚油、油茶籽油、小麦胚油等特种油脂,从而实现“调和”的效果。
其实,调和油走进人们生活的时间并不长,也就是二三十年时间,相比于橄榄油、花生油、大豆油等单一植物油品类,调和油含有更丰富多样的脂肪酸和其他微量营养成分。在人们对食用油需求量日益增加、品质要求更高的今天,调和油是一种不错的选择。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教授王兴国介绍,我国每年调和油的消费量约600万吨,占小包装食用油消费量的一半左右,市场规模在400亿元至500亿元。
伴随调和油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相关行业标准逐步完善。王兴国说,我国最早的调和油标准是1998年原国内贸易部颁布的《SB/T10292-1998食用调和油》行业标准,该标准没有对产品的原料油含量(比例)或各种脂肪酸组成标识作出明确规定;2018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了《GB2716-20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植物油》,明确了“食用植物调和油的标签标识应注明各种食用植物油的比例”。
“2022年6月开始施行的《GB/T40851-2021食用调和油》标准进一步细化完善了相关内容,要求调和油产品标明产品配方比例,而且每个生产批次所用的各种单品种食用植物油和对应加工的食用调和油均要求封样留存,还要求企业建立可追溯体系。这一规定无疑让调和油产品更加公开透明,也让监管有章可循,可有效维护消费者的知情权。”王兴国说。
记者在北京多家商超发现,调和油产品都在醒目位置标注了“食用植物调和油”字样,其中一些产品还会写明“含10%玉米胚芽油”“含5%葵花籽油”等。配料表也标明每种原料所占比例,如大豆油68%、菜籽油21%、花生油3%等,方便消费者了解。
吃得放心
其实,自调和油诞生以来,关于其好坏的争论就一直存在。记者在社交平台上看到,不少博主不推荐大家食用调和油,理由是只要标上“调和”二字,就无法还原原有配方,一些不法商家可将廉价的食用油添加到调和油里,以次充好,而消费者往往也很难验证和分辨,导致权益受损。
这样的说法靠谱吗?在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博士陈洪建看来,“新国标”出台之前,这样的现象确实存在。但是随着行业标准的完善以及检测能力的不断提升,对企业、商家的要求也会越来越严格,“挂羊头卖狗肉”的现象会越来越少。
“在标准明确、产品合格的前提下,调和油对人的身体健康是有益的。”陈洪建认为,健康的食用油应该具有相对合理的脂肪酸组成,以及良好的风味和极少的风险因子。食用调和油恰恰满足人们的健康需求,随着未来行业发展,老百姓也能根据清晰的产品配料选择适合自己的油类品种。
此外,调和油“新国标”也更加注重健康和安全属性,要求饱和脂肪酸含量25%以下,反式脂肪酸含量2%以下。这也满足了人们不断增长的“吃得好”需求。反式脂肪酸对人体的危害近年来已经被人们广泛知悉,许多国家已经发表声明或出台政策降低反式脂肪酸的摄入,以提高本国居民健康水平。比如,欧盟在2019年颁布规定要求,食品所含的每100克脂肪中,人造反式脂肪含量不得超过2克。
“新国标的实施限制了调和油生产厂家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反式脂肪酸超标的原料油脂,从源头上规范了厂家不得使用劣质原料油以次充好,保证了食用调和油安全,让消费者吃得放心。”陈洪建说。
消费者养成健康的用油方式也至关重要。王兴国建议,消费者在选购食用油的时候,如果日常用量不大,可选择小包装,在一两个月之内用完。国内目前主要是通过充氮气的方式来保鲜,延缓油品氧化,瓶子打开后,氮气就释放掉了,会加速油的氧化速度。
规范发展
需要指出的是,调和油“新国标”在字母GB(国标)后面的T是代表“推荐”,表示这是一个推荐性标准,不具有强制性,企业可自主选择是否采用。但是,推荐性标准一经接受并采用,或各方商定同意纳入经济合同中,就成为各方必须共同遵守的技术依据,具有法律上的约束性。
面对更加规范透明的调和油市场,调和油生产企业该如何练好内功,共同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中国粮油学会粮油营养分会秘书长贾健斌说,从产品特点来看,调和油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品类,因为它实现了数种植物油科学调和混搭,使脂肪酸配比相对单一油种更均衡。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深入实施,以及相关标准的逐步完善,食用调和油将会迎来新的发展阶段,对于生产企业的要求也会更高,那些技术落后,质量、安全不达标的企业很难生存下去。
“随着调和油‘新国标’的出台,调和油产品也会回归初心。企业应积极遵循相关规定要求,助推调和油行业更加公开、透明,让老百姓消费得更放心安心。”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惠菊认为。
陈洪建建议,企业一方面要更加注重原料油品质,保证原料油营养性和安全性;另一方面要更加注重调和油产品配方创新,从消费者营养需求和应用场景角度出发,同专业的科研院所合作,创制满足婴幼儿、孕产妇、中老年等不同人群以及凉拌、烹饪、蒸煮等不同应用场景的食用调和油,通过产品配方创新打出差异化竞争优势,通过更优质的产品来获得消费者的青睐。相关主管部门也要加强监管,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商品,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身体健康,推动调和油市场长期健康发展。 (经济日报 记者 常理)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作者:常 理
责任编辑:冯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