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昌4月25日电(记者刘杨、朱雨诺、霍丹彤)黛瓦石墙,老屋幢幢。被誉为“围屋之都”的龙南位于江西省赣州市,汇集了赣南70%的围屋和大量客家民居。然而随着时代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搬出围屋、走出乡村,在县城或周边城市安了家,古建民居随之闲置,造成老屋资源浪费。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近年来,龙南市开展“老屋复活”项目建设:对于关西围、燕翼围等具有文物保护价值的围屋,主张修旧如旧,彰显原生态乡土特点;对于普通民居,则修旧如新,统一粉刷外立面,添置公共设施,打造“新客家风”乡村格调。“共享村落”“民宿村”“乡村共同体”等相继涌现……一村一品,竞相争妍。
黄花湾坐落于距龙南市区5公里的桃江河畔,毗邻大广高速龙南西出口,是龙南市重点打造的“共享村落”之一。
何为“共享村落”?据龙南市渡江镇镇长李晶介绍,重点是土地房屋资源的共享,“村里设立老屋托管站,负责流转农户自愿交予托管的闲置房屋,以村集体名义通过群众自筹、政府奖补等方式将老屋整修并出租,让有着田园梦的创业人士得以租赁闲置农房,帮助农户获得租金收益”。
黄花湾原是渡江镇莲塘村下属的黄花小组,曾是房屋破旧、村民大量流出的“空心村”。2021年底,通过整合乡村振兴资金和渡江镇下辖7个村的自筹资金,渡江镇以“老屋复活”为抓手,着手打造黄花湾。
“以发展乡村旅游的方式建设‘共享村落’是政府、村民和商家共同的事,村民的想法、商家的创意都能得到充分尊重。”李晶说。
莲塘村村支部书记陈静介绍,村民最关心房屋出租后能否得到长久妥善的经营、村庄的规划建设能否方便自己的生活。因此,具体到公共厕所的建造位置、祠堂瓦片的颜色,村民都会提出自己的想法。至于引进哪些新型业态,“他们的态度是包容的”。
龙南人石清雄此前在成都从事室内设计工作,黄花湾建设之初,他和几个朋友租下一块地,打造了一间音乐茶吧。因为紧邻祠堂,石清雄放弃了能提供更多使用面积的二层设计,转而采用与传统风格更加匹配的一层全木质结构设计。
“我希望我的设计都能融入这里的乡土气息,而不是取而代之。”石清雄说。
漫步黄花湾,随处可见黛瓦石墙、青山绿水,非遗体验馆“客家梅子”墙外,绘有彩漆书写的“食昼”“青贡贡”等客家方言。“好野食”餐馆旁,立着写有客家行酒令的装饰品……种种巧思,留住乡愁,共享客家文化。
截至目前,黄花湾已入驻15家商户,涵盖餐饮、民宿、露营基地等不同业态。今年以来,黄花湾平均每月接待游客13000余人。
既要留住乡愁,更要兴旺产业。“老屋复活”是一篇大文章,龙南市各乡镇正书写着自己的特色章节——
挖掘传统文化,传承古法工艺。临塘乡东坑村利用扎根乡土的民间手艺人才,建设“纸与匠”造纸工坊、“竹与趣”竹编工坊等体验项目,打造出具有非遗特色的“乡村共同体”芷溪谷。
走进里仁镇正桂村,从村口的古榕树旁向左取道,就能与主打客家怀旧风的民宿“逗留一晚”不期而遇。再往前走,“漫心小筑”尽显园林之姿、“雅一居”聚焦乡愁情怀……大大小小十几家民宿让昔日破败的正桂村成为有名的“民宿村”。
改造后的村庄留住了原住民的自然生活,更吸引年轻人回乡创业,为村庄发展注入新活力。
临近午饭时间,黄花湾村口的餐馆“家有囍宴”热闹起来。因为主营传统客家菜,店主曾辉主打的“乡愁格调”在村里得到了施展空间。曾辉是第一批入驻黄花湾的经营者,在市区从事一段时间餐饮业后,他看准了黄花湾的发展前景,回乡创业。
“村里的乡言乡语能让客人就餐时觉得更有味道。”曾辉说,现在“家有囍宴”平均每月营业额能达到18万元。
眼下,龙南市九连山镇积极打造碧水闲居农庄,杨村镇努力完善太平古镇风貌,关西镇佛仔围加紧施工建设龙慧栖康养村宿……更多龙南老屋等待被“唤醒”。
“今年‘五一’我们就会开门营业,希望有越来越多的游客来龙南观赏围屋建筑、感受客家文化。”龙慧栖康养村宿负责人何卓霏说。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作者:刘杨、朱雨诺、霍丹彤
责任编辑:冯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