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马线是行人过街的安全线、生命线,也是展现一座城市良好形象的文明线。近日,《厦门经济特区斑马线安全管理规定(草案)》对外公布,公开征求意见。《厦门经济特区斑马线安全管理规定(草案)》中提到,非机动车横穿道路,需从斑马线通过;过斑马线看手机等行为或将受到处罚。
(资料图)
城市文明建设,不仅需要道德的呵护,更需要制度的刚性约束。早在2017年,厦门颁布了全国首部系统性社会文明法规《厦门经济特区促进社会文明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开创了厦门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社会文明的新道路。近年来,厦门多部门依据《若干规定》并结合自身职责,常态化开展点题整治行动、出台多部法律法规,厘清文明治理边界,促进文明素养入脑入心,推动城市文明迈向新高度。
直击薄弱环节
2017年发布的《若干规定》将驾驶机动车不按规定避让行人、行人通过路口或者横过道路不按规定通行、违规停车、乱扔垃圾、随地吐痰等九类不文明现象列入重点整治清单。近年来,厦门重点加大针对九类社会不文明行为的执法力度,如今厦门的文明之花越开越盛。
近日,一名游客在网上发文,谈到对厦门的印象,他表示:“在没有红绿灯的路口过马路,车辆都会提前停下,公交车、出租车司机还会招手示意让我先过。”
据悉,厦门市交通运输局出台《厦门市公交运营服务质量考评办法》,将公交车规范停靠进站和斑马线礼让作为文明行车的指标,每年出动公交考评员1000人次以上,通过明察暗访、定点抽查、实地测评等方式,开展考核评价。
记者了解到,目前,厦门公交车、出租车礼让蔚然成风,成为厦门城市文明的一张亮丽名片。
推行人性化执法
近日,记者来到思明区公园东路虎园路口的“文明交通教育劝导点”。此时,一名男子正通过读法条、学习电动自行车相关政策条款的方式接受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该男子表示:“这种自主选择处罚教育的方式非常人性化,我已经深刻认识到闯红灯的危险性,以后一定会遵守道路交通法则,做一名文明的交通参与者。”
近年来,针对行人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厦门市公安局制定了《厦门市行人违规过马路接受交通安全教育免予处罚办法》和《关于规范查处行人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的指导意见》,对于自愿接受交通安全教育的违法行人,可以安排其协助维持交通秩序15至30分钟后,免予处罚;对于已造成危害后果、不承认违法、不接受安全教育、不愿意协助维持交通秩序等情形的,依法实施处罚。
此外,对于驾驶机动车不按规定避让行人、行人不按规定通过路口或者横过道路、违规停车等三类交通违法行为,厦门市公安局分别制定了执法指导意见,明确了有关违法行为的认定标准、证据规格、执法程序等问题,确保民警在查处时准确定性、规范执法,同时,也提出了一些虽然构成违法行为,但情节显著轻微不宜处罚的情形,从而提高执法的合理性。
如在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行为方面,提出人、车横向垂直距离超过一个车道的情形不予处罚;又如对违法停车行为,推出了轻微不罚、首违警告、先提醒纠正后依法处罚等一系列人性化执法措施,兼顾执法的力度和温度。
深入普法教育
厦门的哥师傅真不一样!近日来厦参加马拉松的福州小哥刘博艺,说起厦门的哥连连称赞:“相较于别的旅游城市,担心的哥带客消费,厦门的哥沿途反而向我们科普防骗小技巧。”
出租车司机是反映城市文明重要的宣传窗口。近年来,厦门市交通运输局多次集中开展涉旅出租车专项执法整治行动,组织全市在营的所有出租车企业共同签订了《厦门市出租汽车行业文明服务诚信经营自律公约》,承诺绝不允许从业人员出现串通“黑商家”诱导消费行为。同时,多部门联合开展长期不定时排查工作,一经查实,所属企业将与涉事驾驶员解除劳动合同,其他企业一律不得聘用。
此外,近年来厦门市文旅局还将《若干规定》纳入旅行社、导游业务培训,通过文明旅游法规解读、专题讲座、名导分享、实地参观、网络课堂和开展主题实践活动等方式,深化旅游从业人员文明旅游引导责任和能力。截至目前,厦门市文旅局开展的线下课程已累计培训3万余人次,在线网络课程培训5万余人次。
近日,由厦门市文旅局主办、厦门旅游培训中心承办的2022年厦门市导游服务技能大赛圆满落幕。相较于以往,本届大赛还将短视频创作融入赛程中,要求参赛者以“文明鹭‘导’,‘游’我来说”为主题创作短视频。鼓励导游人员积极用新方法宣传厦门旅游,传递文明之光。
厦门市文旅局副局长王国娣表示,通过此次大赛,厦门市文旅行业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展示导游职业风采,激励导游提升职业道德素养和专业技能,培养一批优秀的城市文明传播者。
(本报记者 马跃华)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马跃华
责任编辑: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