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南京周边只有青山绿水的风景,那你就想错了。还有一些地方,藏着古朴的韵味,传统的烟火气息,还有仿若倒流的光阴。
那就是,这些被时光遗落的老街。
现在,就带你寻找南京有年头的老街,享受繁华之外的片刻清闲。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熙南里
熙南里地处南京新街口商圈南延和夫子庙商圈西延的交汇点,是一个具有独特金陵城市风貌的历史文化街区,被誉为老字号最多的老街。老街的建筑风格延续了甘熙故居“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的特点,黛瓦、粉壁、马头墙随处可见,配以木雕、砖雕、石雕为装饰,同时还兼有时尚元素的意大利仿木纹,古朴典雅与现代都市完美融合,传承金陵文化,缔造风尚生活。
熙南里顾名思义,是指甘熙故居以南,毗邻繁华的三山街一带。以“里”字作地名,古已有之,意思是街坊、小巷。
这一带四周虽已被摩天大楼包围,自身却一直秉持着明清风貌,一路青砖黛瓦,回廊别院,风雅精致。熙南里所打造出的街区,摆脱了纯商业的喧闹,又没有新街口那样高楼林立,整个老街边上的楼房大多在三层左右,仿佛静观世事的学者,一支笔,一叠纸,一盏茶而已。
熙南里老街里的商家,大多经营文房四宝、金饰玉器、古玩家私等文化用品。不求门庭若市,生意兴隆,但愿守着这一方传统文化的天地,不变初心。
来这里走一走,没有过分的商业气息,好像走进一个商业中心的书店,这里没有行色匆匆的白领,没有川流不息的豪车,配得上这里的,只有一袭汉服,一把折扇,一首小诗。
对于非遗资源,熙南里重点以金陵十八坊为基础,营造大师工作室群落,发展文创手工作坊聚集地,以此传承老南京的非遗、手工艺文化和技术。
左所大街
左所大街位于南京市浦口区东门外西北,曾经是南京江北最为繁华的一条大街,东南起鱼市口,西北至古墨泉边,附近还有衍生地名左所前街、左所后街,是南京现存的基本完整、最长的一条明清历史街区,又名东门古镇明清一条街。
在明清时期,东门古镇作为南北要冲,东西通道,是水运码头、漕运集散地。这里曾经聚集了大量南来北往的商贾,各种物资运输、贸易十分发达,左所大街大街两边密布商行、客栈、酒楼、钱庄等等各种门店四百余家,繁华一时。
现在的左所大街知名度并不是很高,很多年轻人甚至都不知道它的存在。但是对于一些上了岁数的中老年人来说,这里存在着满满的童年回忆。当时有许多人都生活在这里,这里以前也非常热闹,大街并不是很长,甚至可以说,这里在外人看来不像是一条商业大街,更像是一处胡同里弄。
左所大街全长约一公里,宽度是四米左右,大致是南北走向。街道上的建筑大多都是红漆刷就的大门,门头很高,门面却很窄。走进这里好像穿越回到过去的世界,没有灯红酒绿车来车往,只有安静的杂货店、理发店等老门面,虽然开门却也少有人在外主动迎客,很有一些八十年代的味道。
在大街上散步,与其他江南水乡古镇里面清一色的建筑不同,这里看起来异常的沧桑,“沧桑”其实更像一个修饰词,其实真正说的是“破烂”。
记得前些年有一部电影名为《致青春》,当时有很多关于90年代生活的场景就是在这里取景的。我记得前几年的时候,还因为对这部电影的喜爱,很多影迷特意过来打卡拍照,不过随着时光的流逝,已经没有什么人了,可见没有持续话题的老街还是很难保持活力。
这样的老街越来越少,因为生活的不便,绝大多数年轻人都搬离了这里。只是希望能够看到有一条它真正将现代生活与传统文化融为一体,保存在这条街的不仅是空壳的建筑,还有历史沉淀的灵魂。
高淳老街
高淳老街位于高淳区淳溪街道,又称淳溪老街,现在也是高淳的商业中心,有“金陵第二夫子庙”之称,还有“金陵第一古街”的美誉。
这条老街长八百米, 两边都是明清时期的建筑, 楼宇式双层砖木结构,上下两层,挑檐、斗拱、垛、墙、横桁、楼窗,风姿古朴,造型既具皖南徽派样式,又有鲜明的地方传统风格。既有鲜明的皖南徽派风格, 又有浓烈的高淳特色, 可以说是一个非常独特的明清建筑,老街因呈“一”字形,又被称为一字街。
这些建筑虽然经过了这么多年, 很多地方也已经有破损的痕迹, 但是你仔细观察一下, 还是能够发现这些建筑的木头上几乎都有着精美的雕花, 这些都是徽派建筑的典型特点。
高淳老街的建筑外墙都是黛瓦白墙, 与现代建筑使用的石材相比算不上豪华, 但是却另有一种文化的气息。
老街最有特色的建筑是吴氏宗祠,前后三进,抗战时期曾经是新四军一支队的指挥部 。现在吴氏宗祠已辟为民俗馆,可以在这儿见证古时候的农具、鱼具以及民间寿礼、婚礼的场景。最巧夺天工的是古代砖雕石刻,特别是可以在青砖上雕刻出一条完整的桂鱼,简直是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老街最著名的特产是淳溪老酒、固城湖螃蟹、老棉布鞋以及羽毛贡扇, 其中羽毛贡扇还曾经是明朝皇室贡品。 除此之外, 在高淳老街上你还能吃到当地的特色美食, 比如飘香豆腐、高淳锅巴、云溪香鹅等。
我愿意在这样的老街中漫步,了解当下的人文,回味着历史的沧桑,最值得欣赏的就是那形形色色的烟火气息。走近老街,就仿佛走近了高淳的历史,走近老街,就等于体验了金陵的历史风情……
陶吴老街
陶吴老街位于江宁区陶吴古镇,曾经是古镇的商业中心,据说此地最早有陶、吴二姓世居而得名。南京的千年古镇有二十多个,陶吴古镇便是其中之一。陶吴老街已经跨越了千年历史,也已经褪去昔日的辉煌,许多历史名胜古迹已遭损毁,但如果作为一名土生土长在这里的七零后,回首望去,依然能寻觅到往日的印记。
漫步于老街上,仿佛时间未曾光顾过这里,一墙一瓦都充满了故事。
陶吴疏云桥,本地人称之为“大桥”,据说这是一座始建于宋代的桥梁,历史悠久,虽然饱经沧桑,但依旧屹立不倒,如今但依旧保留着古桥的风貌。
陶吴至今还保留一处老粮站,大到榨油设备,小到打油桶定价牌,都是八十年代的老物件。在以前每到收粮的时候,这里就排满了长长的队伍,一笔一笔都记录在专用的账本上,如今这里还能看到当年使用过的账册。
陶吴电影院,始建于1974年,据说前身是大礼堂,后来为了丰富当地的业余文化生活,改为电影院,保留至今。手写的海报,吱呀的座椅、铺满灰尘的放映机……曾经的影院留给了无数个家庭的欢笑。
在跨越千年历史后,陶吴这条老街即将被时代所湮没,它经历了朝代更迭、岁月变迁,如今却将消失与“时代发展,旧城改造”中,实在是令人感到惋惜。然而,也许这又是一个机会,陶吴老街将以新的面貌重新崛起与这个时代,今天只是后天的昨天。
新民路
提起新民路,在老南京人心中是一条拥有美食记忆的老街,位于鼓楼区,南至大桥南路,东起五所村、西至新民门,北至四平路,再往东走便是三牌楼大街。随处可见的商贩、小店,街头巷尾,袅袅炊烟。
步入新民路,映入眼帘的是一座”新民路美食街”字样的石碑,默默地矗立在道路一旁,就像一位殷勤的侍者,欢迎每一位到来的食客。
一道美食,一条老街,一段故事.……五光十色的街道和热气腾腾的夜晚,每天都有不同的剧情在这里上演。
每天夜里车水马龙,人流摩肩接踵,不想自己做饭的吃货们,就喜欢在新民路的味道,甚至有人特意从外地赶来,就为了这一口,这就是新民路的魅力。
马老汉烧鸡公、红大龙虾、京可酸菜鱼,没有你吃不到的只有你想不到,这里是大家公认的最地道的深夜食堂。
慧园里老街
慧园里老街位于秦淮区夫子庙附近,由数十幢民国时期的两层联排楼房组成,连成一片街区。
这里大部分都是红砖砌成的小洋楼,非常漂亮,有点像上海石库门的里弄,老虎窗、小院落、铁艺阳台都充满了民国风情,慧园里也被誉为“南京石库门”,是南京“民国味”最纯正的地方之一。
慧园里虽在闹市,但入口并不为外人留意,有点“大隐隐于市”的味道。民国时期,这里的居民多是银行职员、公务员、医生、商人等,都算得上是当年的小资阶层。弄堂似的过道,石材装饰的大门,漫步于慧园里,时刻都有穿越的感觉。
南京城在建设的时候,秉承“修旧如旧”的原则,慧园里片区得到了妥善的修缮,街道铺上了仿三四十年代的弹石路面,通道中安装了仿古街灯。
在慧园里,可以感受到文化与市井的气息,还有沧桑岁月的洗礼,在阳光之下弄堂里的红墙黛瓦,也都充满了生机。
老门东
老门东地处秦淮区中华门东边,所以称之为“老门东”,它也是目前南京最红的老街。漫步在老门东的巷子里,你能看到整个金陵的缩影,传统的明清建筑,高大的石雕牌坊,还有很多传统的小吃都在这里保持的原来的味道。
成都有宽窄巷子,西安有大皮院,福州有三坊七巷,南京则有老门东和熙南里。
南京城一边紧靠着险要的山形,另一边被秦淮河围绕,形成一道天然的城防格局。在所有的城门中,中华门修建得最高大最坚固,而以中华门为界的老门东和老门西自古便是金陵繁华之地。
“中华门”的城墙之下埋着江南巨富沈万三家的“聚宝盆”,因此这里也被称为“聚宝门”。任何人都想来沾一点财气,时间一久人气越聚越多,成了明清两代南京城最繁华的地方。如今已经按照传统的样式将这里修葺一新,还竖起了老牌坊,牌坊上书“老门东”。
石牌的楹联上刻着:“布衣将相合书千载大文章,市井坊间尽染六朝烟水气”,精准而形象地为老门东定位。街区在对老建筑采用修旧如旧的基础上,更将近代一些老厂房改建成文化馆、美术馆、工作室等文创乐园……
除了丰富的文化食粮,老门东也备足了生活中的美食,饭香总比书香浓。老门东的美食主要在北门外面的街道,各种小吃奶茶小餐馆,老门东里面的话主要就是三条营那条路,连锁的、网红的、特色的都有。因为都是那种小巷子,人多的时候就比较拥挤,而且许多店铺都是要排长队,运气好的话就很快了。毕竟是千人千味,如果你是第一次来,根据你自己的口味去选择,也不要太盲目地相信网红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