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首《悯农》道尽农民的艰辛,但对于生活在新时代的孩子们来说,这种艰辛是很难体会得到的。当孩子不好好吃饭,在学校遇到不喜欢吃的直接倒掉,大人们看着会无比心疼。而我们每天跟孩子讲要爱惜粮食,农民伯伯很辛苦……这些话对于孩子们来说,很容易听过就忘了。

为充分发挥劳动育人功能,培养同学们热爱劳动、尊重劳动成果的习惯,江山市贺村第一小学的小海浪中队在4月30日组织开展了主题为“体验传统农事,传承勤劳美德”的农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

“采茶歌里春光老,煮茧香中夏景长。”茶文化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茶文化研究者关剑平教授曾说:“茶文化是中国的遗产,也是世界的遗产。”


(资料图片)

春意盎然的四五月份,茶韵飘香,茶树上长出了嫩绿的新叶,正是春茶采摘的时节。绿油油的嫩叶,在太阳底下熠熠生辉,孩子们自行采摘,却不得章法。不过在经过采茶师傅耐心地讲解后,大家慢慢地越摘越熟练。

孩子们都是第一次参加采茶活动,感到既新鲜又有趣,热情高涨,一个个睁大眼睛,在茶树上仔细搜寻“掐尖”,还不断地和周围的同学交流找茶叶的方法。瞧,他们采得多仔细、多认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雨过后,数不胜数的小脑袋钻出了湿润的土地,展示着大自然的勃勃生机,破土而出的是来自大自然的礼物——春笋。都说雨后的春笋是这个季节最佳的美食,一座座的山头上全都长满了竹子,郁郁葱葱,漫山遍野。

踩着温柔的春光,大家开启了一场山间野趣挖笋之旅。拿上铁锹,深入竹林,寻觅着冒出头的春笋,找准目标,先用铲子拨开旁边的泥土,等笋芽开始松动,再双手用力一拔,春笋就出来了。挖出春笋后,有的孩子还给春笋剥壳去皮,提前做好食用的准备。

孩子们抱着竹笋,像挖到宝贝一样,兴奋地向大家展示、比较,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马兰不择地,丛生变原麓。”草丛中这些一簇簇不起眼的新绿,同样是大自然馈赠给我们的珍贵礼物——马兰头。马兰头是一道美食,洗净、焯水、挤干、切细,凉拌清炒都很好吃。

田间地头,沟边溪旁,处处可见马兰头平铺在地,静静地吐芽泛绿,一窝窝,一堆堆,一棵棵,悄然无声装扮山川,衬托这人间画卷。孩子们在家长的带领下,兴致勃勃地冲向山野田间,找寻起马兰头。

走到田埂路上,我们马上就看见了一大片马兰头,碧绿碧绿的,惹人喜爱。在大人的指导下,孩子们把剪刀对准马兰头的根用力一剪,一株完美的马兰头呈现了出来。一番努力下来,满满一篮马兰头就采摘完毕了。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春天,是一个孕育生命、播种希望的季节。在这个季节里,除了采摘果实蔬菜外,当然也少不了播种的环节。来到菜园,家长先是给孩子们详细介绍了修整菜地的具体过程:锄草——翻地——松土——起垄做畦——施底肥。

了解清楚后,孩子们纷纷拿起镐和铁锹,连挖带刨将土地都翻了起来,翻动过的土蓬松柔软,恰是孕育生命的温床。翻土、除草,然后种菜、施肥,一派春天努力耕作的场面,大家体会到了“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涵义。

“黄萼裳裳绿叶稠,千村欣卜榨新油。”四五月份是收获油菜籽的季节,人们把油菜籽连杆一起收割下来,在太阳晴好的天气晒干,晒到壳都又硬又脆的时候,用一种叫“连枷”的农具把油菜籽打出壳,再把油菜籽送去榨油,就得到金黄色香喷喷的菜油了。

走进油菜地,“割油菜时,身子半蹲,左手向前抓秆……”家长言传身教,率先垂范,带着孩子一点一点地收割着油菜。

“参差红紫熟方好,一缕清甜心底溶。”四五月份同样也是桑葚成熟的时节。一株株桑树像亭亭玉立的少女在翩翩起舞。一个个紫红色的桑葚像小灯笼,在摇摆的枝叶间若隐若现。为了品尝到营养丰富又好吃的桑葚,有的孩子还拿着篮子来到桑葚树下,采起了桑葚。

“邻居田埂相逢语,十里春风蚕豆香。”采摘蚕豆也是本次活动的内容之一。初进菜园,是欣喜的,踩在松软的泥土上,一侧翡翠如簇。走近,及腰的蚕豆枝上挂下一支支粗壮的果实。

孩子们小心翼翼地躲避开蚕豆的枝干,轻轻摘下饱满的蚕豆,脸上洋溢起了淳朴的笑容。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大自然是孩子们最生动的课堂,生活是孩子们最好的教育。一天下来,虽然很累,但是孩子们兴致很高,学到了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农业知识,知道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烈日下,孩子们的汗水滴在土壤里,看着自己满是泥巴的双手,数着自己收获的成果,成就感油然而生。

此次劳动实践活动将学生的学习与实践置于真实的自然、社会、生活情景中,促进了教育与生活的联系,不仅让同学们体验农事,了解耕种的劳苦,学会珍惜粮食,更加深了他们对传统农耕文化以及周边自然环境、社会人文的认识,在劳动中体验辛勤与奋斗,在劳动中创造收获与喜悦。(姜燕 供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