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作为一名作家,有一篇作品入选语文教材已属不易。但在过去40年里,作家梁衡先后有10篇不同文体的作品入选不同时期的人教版语文教材和自读课本、同步阅读等。6月15日,人民教育出版社举办梁衡作品连续入选人教版中小学语文教材四十年纪念仪式,邀请编辑、中学教师等共同探讨“为什么是梁衡”。
1982年,梁衡作品《晋祠》入选人教版初级中学《语文》课本第五册,自此之后,他的作品在中国语文教育中从未缺席,这在当代作家中绝无仅有。人民教育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黄强表示,梁衡作品是语文教材史上的一笔宝贵财富,也是几代中国学子珍贵的“集体记忆”。比如,《晋祠》这篇课文入选了20多年,让“晋祠”在整整一代中国人心中扎下了根,成为大家的共同回忆。
“他无论谈历史、谈现实,最后都离不开对国家、对民族的忧心。在并世散文家中,能追求、肯追求这样一种境界的人,除梁衡以外,尚无第二人。”人教社小学语文编辑室原主任、退休编审崔峦借用了季羡林对梁衡的评价。他认为,记者的职业背景让梁衡对世界拥有极强的洞察力,善于捕捉大的题材,创作出体现时代精神的作品。
自1990年进入人教社,人教社中学语文编辑室资深编辑王本华参与了人教社多个版本语文教材以及语文读本的编写工作。在她看来,梁衡作品入选语文教材具有一定的必然性。“无论需要什么类型的内容,总能在梁衡的作品中找到合适的。”她认为,梁衡的作品,小而言之,是为语文教材的编写提供多样化的选择,大而言之,是为上亿的莘莘学子提供精神的滋养与语言运用的范本。
人教社中学语文编辑室副主任尤炜表示,一代一代的学生从梁衡文章中读到的,是梁衡的心灵,以及在这心灵中回响的历史、文化与情感。
在北京市陈经纶中学民族分校校长、正高级教师郭锋看来,梁衡作品文本蕴含的价值观与文化内涵彰显正道,从立意到行文有大格局、大视野、大情怀,语言文字极具情与理的光泽,富于感染力;文章结构与思路明鉴清晰,易教易学,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很好的示范与样例。
纪念仪式上,梁衡与人教社签署了“作品开放式授权合同”,将自己所有作品向人教社开放,授权人教社在公开出版物中选用、运营和维护。